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复习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复习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8 14:39:05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回顾微小世界放大镜用肉眼显微镜视野拓展进程 用肉眼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较小动物的形状、结构特点等。

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十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放大镜的外形结构特点: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放大镜的使用方法:1.目不动、物不动,镜动。
2.目不动、镜不动,物动。放大镜的自制方法:装水的烧杯、水滴、透明玻璃球、装水的柱形透明水杯......放大镜下的世界:一、昆虫世界:
苍蝇的眼、脚;蟋蟀的耳朵;
昆虫的“鼻子”——触角;蝴蝶的翅膀二、晶体世界:
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作晶体。
2.非晶体:玻璃、琥珀、松香、珍珠
3.制作方法:减少水分法(蒸发法)
降低温度法(析出法)显微镜种类:光学显微镜(放大上千倍)电子显微镜(放大百万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上亿倍)
光学显微镜:一、简易自制方法:1.准备两个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2.上下移动调整距离。
3.找到最清晰图像。
4.固定两个透镜的位置二 显微镜的结构镜筒镜座镜臂压片夹物镜转换器遮光器光学显微镜:三、玻片标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滴——展——盖——染——吸组内操作并交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光学显微镜: 注:细胞中的液泡和气泡的区别气泡圆而亮,边沿呈黑色粗线条;
液泡内有细胞液,形状不规则,无明显边沿。光学显微镜:四、显微镜使用方法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组内操作并交流:
1.决定显微镜倍数的是什么?
2.调焦的作用是什么?
3.标本移动和目镜看到的方向有何区别?
4.你们还想起了什么?显微镜下的世界:一、生命体基本的单位——细胞1.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细胞壁2.认识叶表皮的气孔、叶绿体、血液 细胞、口腔上表皮细胞等的外形特点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微生物1.主要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2.认识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的外形特征。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微生物3.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有弊,你能列举哪些例子呢?利:医药、生物工程、农业、食品等
弊:使人生病、使食物腐烂变质等。 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格罗斯泰斯特
发明眼镜——培根
命名“细胞” ——罗伯特胡克
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
发明放大近300倍的金属显微镜——列文虎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巴斯德
回顾著名的科学事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放大镜、显微镜这两个中心词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着重复习了显微镜,希望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设计表
年级 : 六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复习 回顾微小世界
本章节总课时
8
本节课是第几课时
本节课页码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总结。本课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把本单元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使他们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回顾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也学习了相关知识点。但经过两个多月的生疏,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交流、操作、讨论汇报的方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回顾、归纳放大镜的特点、自制方法、以及放大镜下的世界。2.回顾归纳光学显微镜的制作方法、构造、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显微镜下的世界。3.回顾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以及本单元著名的科学事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交流、操作、讨论汇报的方式来系统归纳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反思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来复习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来复习回顾操作显微镜时的方法步骤以及相关发现。
教具及多媒体
PPT、显微镜、玻片标本、洋葱、镊子等器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 容
预计用时
1.引入
新课已经结束,本节课我们将进行第一单元的复习,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微小世界。板书课题。
1
2.提出任务
一、复习归纳放大镜相关知识。
二、复习归纳显微镜的相关知识。
三、说一说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以及著名的科学事件。
3.自主学习
一、回顾放大镜的相关知识:
1.放大镜的外形结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目不动、物不动,镜动;目不动、镜不动,物动。
4.放大镜的自制方法:装水的烧杯、水滴、透明玻璃球等。
5.放大镜下的世界:
(1)昆虫世界:苍蝇的眼、脚;蟋蟀的耳朵;昆虫的“鼻子”——触角;蝴蝶的翅膀等。(2)晶体世界:
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作晶体。b.非晶体:玻璃、琥珀、松香、珍珠。c.制作方法:减少水分法(蒸发法)、降低温度法(析出法)。
二、回顾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知识
1.简易自制方法:
(1)准备两个倍数不同的凸透镜。(2)上下移动调整距离。
(3)找到最清晰图像。(4)固定两个透镜的位置。
2.说一说显微镜的构造。
3.说一说细胞和微生物。
三、自己回顾下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以及著名的科学事件。
15
4.小组合作
一、小组内归纳玻片标本制作方法和步骤,操作并交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二、小组内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概括使用方法和步骤,组内操作并交流:1.决定显微镜倍数的是什么?2.调焦的作用是什么?3.标本移动和目镜看到的方向有何区别?4.你们还想起了什么?
10
5.组际交流
一、小组汇报并交流:制作方法和步骤,师小结:滴——展——盖——染——吸;注意事项:清水要滴在正中间、内表皮平展开不能重叠、盖玻片倾斜着从一边盖向另一边不能有气泡等。
二、小组内交流:归纳使用方法、展示讨论结果,老师小结、并补充。
10
6.反馈练习
辅导报第一单元复习试题(一)的选择、判断
3
7.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放大镜、显微镜这两个中心词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希望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
1
板书设计
回顾微小世界
放大镜:结构、特点、使用、自制、观察认识
光学显微镜:简易自制、构造、玻片标本、使用、观察认识
微生物:有利有弊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