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歌表演《对鲜花》
教学目标:
1.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感受民歌特有的韵味。
2. 通过聆听、演唱、表现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增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3. 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并演唱。
教学重、难点
1. 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民族特色。
2. 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3. 了解并会运用“对唱”这类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歌曲《对鲜花》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首汉族儿童歌曲。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来比智慧、娱乐嬉戏。这种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在民歌中是很多的。
《对鲜花》的曲调是五声宫调式,全曲只有一个乐段,分四个乐句,第三、第四乐句各有两小节衬词,使乐句得到了扩充。
《对鲜花》歌词词句的韵角多变。正与各段的数字相押韵,如“一”与“里”、“二”与“耳”、“三”与“山”、“四”与“刺”等。歌词中共提到了四种花,即“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花”,而“在水里”“像木耳”“红满山”“满身刺”分别是这些花的主要特征之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刘三姐》,刘三姐对歌视频
师:观看视频,想一想视频中的歌曲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歌曲《刘三姐》视频。
生:好像是一问一答
师:这种演唱形式叫对唱。(板书)
对唱是声乐的一种演唱形式,指两个人或两组人对答的演唱形式。
二、练声
1.出示八种鲜花的图片
2.说一说花名
3.用对歌的形式说出花的名字
师:2/4 1. 2 3 4 | 5 – ||
什 么 花 儿 香 ?
2/4 5. 4 3 2 | 1 – ||
什 么 花 儿 香 ?
生:2/4 1. 2 3 4 | 5 – ||
菱 角 花 儿 香 。
2/4 5. 4 3 2 | 1 – ||
菱 角 花 儿 香 。
(凤仙、山茶、蔷薇、串红、球菊、铁树、牵牛)
三、听赏歌曲《对鲜花》
1.初听,听情绪听形式
播放歌曲《对鲜花》
(1)师: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2)师:这首歌曲对歌的内容是什么?
(对鲜花)(板书)
2.再听,听内容,听歌词
(1)播放歌曲《对鲜花》,并填空
师: 什.么 | 开 花 | 在 水 | 里 - ||
生: 菱.角 | 开 花 | 在 水 | 里 - ||
师: 什.么 | 开 花 | 像 木 | 耳 - ||
生: 凤.仙 | 开 花 | 像 木 | 耳 - ||
师: 什.么 | 开 花 | 红 满 | 山 - ||
生: 菱.角 | 开 花 | 在 水 | 里 - ||
师: 什.么 | 开 花 | 在 水 | 里 - ||
生: 菱.角 | 开 花 | 在 水 | 里 - ||
(2)用节奏进行歌词问答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播放微课视频)
四、学唱歌曲《对鲜花》
1.教师唱谱,学生轻声用“wu”跟唱。
2.教师分句教唱简谱,讲解八分附点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第一段
4.学生自主演唱后三段
五、表现歌曲
1.师生对唱
2.学生自主设计对唱
3.感受对唱与齐唱的区别
(更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创编歌词
1.教师出示部分歌词,展示需要编创的部分
2.出示鲜花图片,并请学生连线对应的歌词
3.请学生分组讨论
4.请学生分组表演编创的歌词
5.齐唱新编的《对鲜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对鲜花》,感受了“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的特殊魅力。大家还可以搜集你最喜欢的花朵图片或者是有关花的歌曲,课后大家进行讨论,或者用其他你感兴趣的东西编创一首新的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