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色彩设计》教学设计
当阳市官当中学 刘 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服装色彩设计原则,并能初步运用与实践
二、过程性目标:
通过对本小节服装色彩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美好事物、创造美好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服装色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难点:将服装色彩设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创作实践之中
教学具准备:CAI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通过CAI课件展示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服装,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环境中感受美、欣赏美,陶冶美的情操,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激情。
二、提出问题:在看完了精美的服装后,
想一想:1、为什么服装的色彩这么漂亮?
2、我们随便使用几种颜色进行搭配,衣服能有这么漂亮吗?
学生畅所欲言,大胆的谈自己的观后感。
试一试:(课件出示几套未作色的服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这几套服装的色彩进行设计。
比一比:谁的服装色彩搭配最好看?(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涂色作品,集体进行评价)
问题导入:刚才大家在对服装的色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哪样一些疑问?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疑问:1、为什么不同颜色面积大小的搭配能给人不同的感受?2、为什么每套衣服都要有主要的色彩?3、为什么有些衣服颜色看起来协调而有些不协调?4、为什么有些有条纹的衣服看起来也很漂亮?5、为什么棉布衣服和丝绸做的衣服给人的感受不同?……在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疑问后,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环节的学生,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三、知识再现:课件出示色相环,对照色相环中的色彩进一步巩固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给下面的知识作铺垫。
四、问题探究:
1、通过课件展示三套不同色彩搭配的服装,体会色彩面积差的不同大小给人的不同感受,观察后总结得出:色彩的面积差过小,会使人感到不协调,面积差过大,会使人感到变化少,太呆板。
2、通过课件展示两套不同色彩搭配的服装,观察得出冷色、低纯度色、明色显得轻,面积宜大,位置宜下;暖色、高纯度色、暗色显得重、面积宜小,位置宜下。
3、通过课件展示几套带有条纹的服装,让学生谈一谈对节奏感的理解。并观察得出用不同颜色组合的服装,可以让其中一种颜色再次或多次出现,使色彩的变化呈现呼应或节奏的艺术形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4、通过课件展示一套丝绸面料的服装,一套棉布面料的服装,观察丝绸做成的服装和棉布做成的服装给人的不同感受。得出丝绸显得高贵富丽,棉布显得冷淡朴实。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通过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你认为服装的色彩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在学生归纳小结的基础上板书:
服装的色彩设计原则:
1、形式美法则:比例、平衡、节奏、主次
2、色彩表现力受材料的制约
五、动手实践:进一步观察一组色彩设计精美的服装,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观看了这么多精美的服装,学习了这么多有关服装色彩设计的知识,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想自己动手设计美丽的服装了,那么请拿出纸和笔,开动脑筋,设计出你心目中最美的服装吧!”学生兴趣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学生的服装色彩设计好后,通过实物投影,全班同学参与“服装色彩设计金奖”的评选活动,同学们既是参赛选手,也是评委,他们自画自评,活动达到空前高潮。
六、愉悦小结:通过实践评比活动,同学们还沉浸在创造了美好事物的喜悦中,接着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小结,收获满载。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新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配合运用,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环境中自己观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获得答案,进而动手实践,创造出美的事物,并进行自我评价,体味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教学环节中,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让学生在初步尝试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知识再现环节,对色彩要素知识点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借助课件展示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最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创造。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美化了心灵,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