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
教学内容:
欣赏无伴奏合唱《春晓》及本课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
探讨生活、自然及音乐之间的联系及相互表现。
创作:通过欣赏、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音乐。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音乐教室,如柳条、树叶、燕子等图片挂件,使音乐教室充满春天的气息。
2)学生进教室,教师播放流水声、滴水声、鸟叫声等学生坐稳、安静,指定一名学生伴乐朗诵《春》片段。
二、有奖竞猜:
请四位同学上来,教师给每一位同学一句诗,请三位同学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诗的内容。此四句诗只有表演同学知道。其它同学猜诗句。
第一位同学表演:双手交叠作睡眠状,而后伸个懒腰,揉揉惺忪的眼睛,作推开窗户状:“哇,春天来了。”
第二位同学上来用口哨模仿鸟叫,并学鸟欢快的飞翔。
第三位同学在第一位同学睡眠的基础上用嘴巴吹出“呼呼”的声音。
第四位同学用彩色笔画出一棵茂盛的梅花,地上有许多花瓣落着。
表演完请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四句诗,回答正确后请同学一起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感受春天
分四组请同学合作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形式来表现春天。
音乐与诗歌结合是一种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以古代为例)。今天我们老欣赏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创作的无伴奏合唱《春晓》。
播放音乐,谈感受,个别同学回答,听到了什么……大部分同学会从文学上描写,引导学生从音乐形象入手,音乐风格,音乐的节奏,此音乐在旋律上则吸收了吟诵古诗的韵味和我国民族音乐,特别是京剧音乐素材,采用不同的固定节奏型,并在不同声部造成叠置、重复,创作出清新的曲调和丰富的和声效果。既深刻揭示了内容,又有现代音乐风格。(再分段播放音乐,从人声的强、弱、舒、紧来探讨音乐和春天的联系。
模拟春天的任何声音
教师提供一些道具。如:一块铁板、一桶水、一种植物、碰铃、木鱼、锣等学生也可创新用肢体语言。如孩子的啼哭声,歌声《春天在哪里》(学生精心准备排练,成为一个音乐表演剧)。
五、全体齐唱《春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