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选修模块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选修模块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18 12:24:00

文档简介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包括实验室的职员和学生,都加入了军队的行列,镭研究所实验室里只剩下我和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技师。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我把实验室所储存的镭,放到绝对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作应有的贡献。我主要的工作是为各个军事医院提供X射线检查,同时负责组织战地医疗队。
战争期间,利用X射线能够查出伤员弹片所在的确切位置,医生手术时十分迅速和准确。如果是骨骼和身体器官受到损伤,通过X射线也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借助这一手段,医生对许多内伤的恢复情况也能了然于心。但是战争开始的时候,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X射线治疗仪器,也没有必要的技师,在其他的医院里这种设备也是寥若晨星。
我决心自己来解决设施和技师这两大难题。我四处奔走,把所有的实验室X射线设备集中在一起,1914年8月和9月两个月里,建成了几个X射线医疗站,由我培训的志愿者在医疗站里负责具体操作。在马恩战役中,这几个X射线医疗站起了很好的作用,只是这种设备和人员太少,无法满足整个巴黎地区所有医院的需要。
我向红十字会请求帮助,他们给了我一辆普通的敞篷汽车,经过我的设计和改装,这辆车变成了流动X射线医疗车。车上有一台设备齐全的X射线放射设备,一台发电机固定在车厢里,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供应X射线设备所需的电力,只要有医院需要,我们便迅速开车赶到。
医生们尝到了流动医疗车的好处,这种车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我向政府提出了增加流动医疗车的计划,很快得到“全国伤员救护会”的大力帮助,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作战区以及法国其他地区,总共创建和改造了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还为军队装备了20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这些车辆都是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的,还有些人捐赠了整套的X射线放射设备。这些私人捐赠对救助战地受伤士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称职的司机很少,没办法我自己学会了开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亲自开车前往。那些医院和救护站的医生、护士们大公无私、勇于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心生钦佩之情,并常以她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难。那些被抬到救护车上的伤员们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令人不忍目睹。在作X光检查时,他们咬紧牙关强忍着搬动身体所带来的剧痛,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在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经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摧残,永远忘不了那血腥恐怖的场面,我坚决反对一切战争。
当时我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没有得力的助手,帮助我进行X光检测。因为X射线技术在医学领域使用不久,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战争时期,符合条件的人大多数都去服兵役了,我决定培养妇女做我的助手。于是,我向卫生部建议,在伊迪斯 卡维尔医院下属的护士学校里,增加一个X射线照相科。我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1916年,镭研究所开始组建这个科并培训学员,在整个战争期间共培训了150名妇女。所学习的课程有基础理论和解剖学,此外还要接受一般的实习和训练。她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低,但只要肯努力学习,便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这里毕业的学员后来都成了优秀的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卫生部的赞赏。其实,按她们所学的课程只能成为医士的助手,但是她们当中却有很多人能够独立操作这项技术,真是非常的难能可贵。
由于战争期间从事了大量医疗救护工作,我在X射线在医疗的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医疗检验新技术知识。为了说明、证实X射线照相术对医疗的重大价值,尤其是对在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和平时期的用途进行比较和说明,我编写了一本名为《战争中的放射学》的书,并将它出版发行。
(选自《相伴一生的伟大传记》,有删节)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因为有了居里夫人,所以能够利用当时在医疗技术上领先的又极少人能掌握的X射线技术,来做好医疗救护工作。
B.战争期间,法国称职司机很少,居里夫人自己学会开车,各个军事医院都是由居里夫人亲自驾驶流动医疗车去提供X射线检查的。
C.因为居里夫人是女科学家,安排的培训课程就十分切合女学员实际,所以培养的妇女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法国卫生部的赞赏。
D.居里夫人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立下卓著的功勋,而且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作应有的贡献。
E.居里夫人的自传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具体,文笔朴实无华,体现了她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的行文风格。
13.找出最能概括居里夫人在战争时期行动的指导思想的一段话,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对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 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就此二事,谈谈你对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经过十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亿美元贸易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
材料二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世界上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1)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奉行 “结伴而不结盟” 的政策。有人认为,加入东盟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意味着放弃了不结盟的立场。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何积极意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仔细分析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一文中开出的一张有意思的简表,写出你所受到的启发。(2分)
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
(1)文学知识——无
(2)哲学知识——无
(3)天文学知识——无
(4)政治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茛蓿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能根据溅在裤子上的泥点颜色和坚实程度说出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
(7)化学知识——精深
(8)解剖学知识——准确,但不系统。
(9)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一个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
(10)提琴拉得很好。
(11)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12)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7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位情同手足的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在阳光下各持一把剑练习着。这时,其中一个人开玩笑说:“我要把你一刀砍成两半! ” 另一个很有信心且毫不在意地说:“好呀! 试试看。” 结果,血溅一地。阳光下,一对好友,瞬间成为仇敌。原来的好朋友,在友谊的阳光下,一个深信对方不会下手,另一个则确信他会避开……可最后,他们都错了。相信他人,可是该信什么呢 怀疑一切,同样是可怕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 第11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2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9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0 页(共12页)福州市2010年第一学期高二选修模块质量检查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3) 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 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即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①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②,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 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节选自《史记 · 管晏列传》)
【注】①缧绁:囚禁。 ②戄然:惊讶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B. ①解左骖赎之
②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②久之,越石父请绝
C. ①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D. ①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②其夫为相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夫妻子从门缝窥视到提出离婚,妻子的神色、姿态、心理已然活现,不仅闪跃着个性的光芒,也表现了她的心计、意念和独特的看人标准。
B.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危言,行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C.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当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D.一个身为囚犯的石父,晏子却解救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晏子却提拔他,荐为大夫。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晏子自己的国相风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②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常建:与王昌龄是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王昌龄虽仕途不顺,但并未退隐;但常建 “沦为一尉” ,只做过盱眙县尉,因仕途失意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 ②谢时:辞去世俗累。
(1)题目中的 “宿” 与诗中的 “宿” 意思一样吗 请作简单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的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10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由于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0篇,因此又称“诗三百”。
B.《史记》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编年体通史。它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从格律上看,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在字数、句数、押韵和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D.哲学家用以说理的散文,称为诸子散文。史学家用以记事的散文,称为历史散文。前者有《论语》《庄子》《孟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策》等,它们都属于先秦散文。
E.宋代词坛分为两大词派,分别是以李清照、晏殊、柳永、李煜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豪放派。
7.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故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用 “空、自” 等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如:杜甫《蜀相》中的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__________》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李清照《__________》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白《将进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 “空” 字抒写了怀才不遇之情。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夏①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注】①子夏: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②贤:尊重。 ③易:轻视。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夏认为,拥有好学问的人,一定能实行 “孝”、“忠”、“信” 等传统的伦理道德。
B.选段都强调了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C.选段都体现了孔子 “仁” 的思想,“仁” 是以 “孝”、“礼”、“德” 为基本内涵来诠释的。
D.做到对父母孝、对君主忠、对朋友诚,即使没有学习过,但他已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2)结合对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的理解,请解释什么是 “仁”。子夏认为学不是目的,又体现了子夏怎样的的思想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题 第3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4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1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2 页(共12页)福州市2010年第一学期高二选修模块质量检查
语 文〔答题卡〕
(完卷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 绩
分 数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3
4.(1)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文学常识填空、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10分)
6.( )( )(5分)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1)( )(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9.( )( )(5分)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12.( )( )(5分)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六、作文(7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
900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搜索的眼睛
莫小米
雪地行军是桩危险的事,它极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以致迷失行进的方向。
但感到奇怪的,若仅是因为雪的反光太刺眼,为什么戴上墨镜之后,雪盲症仍不可避免呢
最近美国陆军的研究部门得出结论:导致雪盲症的并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无一物。科学家说:人的眼睛其实总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要是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紧张而失明。
想起另一个关于搜索的故事。有个年轻人被判终身监禁,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回想了活在这世上的二十多个年头,家人、亲戚、同学、老师、邻居,有谁曾对自己说过一句赞许的、鼓励的、温暖的话。居然一句也想不起来。他飞快地在过去岁月的角角落落里来回搜索,这时他想,只要能搜索到一句,我就不死,我就要为了这一句话而活下去。最后他终于想起了半句,那是中学里一个美术老师说的。当他将一幅恶作剧的涂鸦作品交上去时,老师说:“你在画些什么呀,嗯,色彩倒还漂亮。” 这半句赞美的话成了年轻人搜索过去世界的一个落点,有了这个落点,他的心灵才没有 “失明”。他活了下来,并成为一个作家。
所有的眼睛都在搜索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陆离,却怕空空一片。一个人如果搜索不到友谊的落点,他很可能对所有的人充满敌意;如果搜索不到真诚的落点,他很可能会怀疑整个世界。
美国陆军对付雪盲症的办法是,派先驱部队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这样,一望无垠的白雪中便出现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点。
假如心迷失在冷寂无边的雪野,让我们人人自告奋勇地去做那 “先驱部队” 吧,为亲人,为朋友,为相识的,为不相识的,让我们率先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雪夜行军易导致雪盲症开始,找到了导致雪盲症的原因,将年轻人的搜索,铺陈在雪地行军的事件上,展示他精神上的亮点,发现新的世界。
B.中学的美术老师对这终身监禁的年轻人说的 “你画的些什么呀” 这一句话,表达了美术老师对年轻人的顽皮捣蛋感到无比的愤怒,给了年轻人活下去的勇气。
C.精神的空白虽然可怕,但是在空空一片的雪地中,如果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眼睛就会因为紧张而失明。
D.美国陆军对付雪盲症的办法是,派遣先头部队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这样,一望无垠的雪地上便出现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色景物,那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点。
E.那个被判终身监禁的年轻人的搜索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信息:有追求的人的精神不会空虚,总是有无限的向往,有需要寻找和发现生命的动机!
10.请以理想的角度,理解句子 “要是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紧张而失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一个人的心灵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落点时,不是也需要清理出一棵 “树木” 做心灵的落点吗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本文的感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又是一年春草绿
梁遇春
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却是春天。夏的沉闷,秋的枯燥,冬的寂寞,我都能够忍受,有时还感到片刻的欣欢。灼热的阳光,惟悴的霜林,浓密的乌云,这些东西跟满目疮痍的人世是这么相称,真可算做这出永远演不完的悲剧的绝好背景。当个演员,同时又当个观客的我虽然心酸,看到这么美妙的艺术,有时也免不了陶然色喜,传出灵魂上的笑涡了。坐在炉边,听到呼呼的北风,一页一页翻阅一些畸零人的书信或日记,我的心境大概有点像人们所谓春的情调罢。可是一看到阶前草绿,窗外花红,我就感到宇宙的不调和,好像在弥留病人的塌旁听到少女的轻脆的笑声,不,简直好像参加婚礼时候听到凄楚的丧钟。这到底是恶魔的调侃呢,还是垂泪的兹母拿几件新奇的玩物来哄临终的孩子呢 每当大地春回的时候,我常想起《哈姆雷恃》里面那位姑娘戴着鲜花圈子,唱着歌儿,沉到水里去了。这真是莫大的悲剧呀,比哈姆雷特的命运还来得可伤,叫人们啼笑皆非,只好朦胧地倘徉于迷途之上,在谜的空气里度过鲜血染着鲜花的一生了。坟墓旁年年开遍了春花,宇宙永远是这样二元,两者错综起来,就构成了这个杂乱下劣的人世了。其实不单自然界是这样子安排颠倒遇颠连,人事也无非如此白莲与污泥相接,在卑鄙坏恶的人群里偏有些雪白晶清的魂,可是旷世的伟人又是三寸名心未死,落个白玉之玷了。天下有了伪君子,我们虽然亲眼看见美德,也不敢贸然去相信了;可是极无聊,极不堪的下流种子有时却磊落大方,一鸣惊人,情愿把自己牺牲了。席勒说:“只有错误才是活的,真理只好算做个死东西罢了。” 可见连抽象的境界里都不会有个称心如意的事情了。“可哀惟有人间世”,大概就是为着这个原因罢。
我是个常带笑脸的人,虽然心绪凄其的时候居多。可是我的笑并不是百无聊赖时的苦笑,假使人生单使我们觉得无可奈何,“独闭空斋画大圈”,那么这个世界也不值得一笑了。我的笑也不是世故老人的冷笑,忙忙扰扰的哀乐虽然尝过了不少,鬼鬼祟祟的把戏虽然也窥破了一二,我却总不拿这类下流的伎俩放在眼里,以为不值得尊称为世故的对象,所以不管我多么焦头烂额,立在这片瓦砾场中,我向来不屑对于这些加之以冷笑。我的笑也不是哀莫大于心死以后的狞笑。我现在最感到苦痛的就是我的心太活跃了,不知怎的,无论到哪儿去,总有些触目伤心,凄然泪下的意思,大有失恋与伤逝冶于一炉的光景,怎么还会狞笑呢。我的辛酸心境并不是年青人常有的那种累带诗意的感伤情调,那是生命之杯盛满后溅出来的泡花,那是无上的快乐呀,释迦牟尼佛所以会那么陶然,也就是为着他具了那个清风朗月的慈悲境界罢。走入人生迷园而不能自拔的我怎么会有这种的闲情逸致呢! 我的辛酸心境也不是像丁尼生所说的 “天下最沉痛的事情莫过于回忆起欣欢的日子”。这位诗人自己却又说道:“曾经亲爱过,后来永诀了,总比绝没有亲爱过好多了。” 我是没有过这么一度的鸟语花香,我的生涯好比没有绿洲的空旷沙漠,好比没有棕榈的热带国土,直是挂着蛛网,未曾听过管弦声的一所空屋。我的辛酸心境更不是像近代仕女们脸上故意贴上的 “黑点”,朋友们看到我微笑着道出许多伤心话,总是不能见谅,以为这些娓娓酸语无非拿来点缀风光,更增生活的妩媚罢了。“知己从来不易知”,其实我们也用不着这样苛求,谁敢说真知道了自己呢,否则希腊人也不必在神庙里刻上 “知道你自己” 那句话了,可是我就没有走过芳花缤纷的蔷蔽的路,我只看见枯树同落叶;狂欢的宴席上排了一个白森森的人头固然可以叫古代的波斯人感到人生的悠忽而更见沈醉,骷髅搂着如花的少女跳舞固然可以使荒山上月光里的撒但摇着头上的两角哈哈大笑,但是八百里的荆棘岭总不能算做愉快的旅程罢;梅花落后,雪月空明,当然是个好境界,可是牛山濯濯的峭壁上一年到底只有一阵一阵的狂风瞎吹着,那就会叫人思之欲泣了。这些话虽然言之过甚,缩小来看,也可以映出我这个无可为欢处的心境了。
在这个无时无地都有哭声回响着的世界里年年偏有这么一个春天;在这个满天澄蓝,泼地草绿的季节,毒蛇却也换了一套春装睡眼朦胧地来跟人们作伴了,禁闭于层冰底下的秽气也随着春水的绿波传到情侣的身旁了。这些矛盾恐怕就是数千年来贤哲所追求的宇宙本质罢! 蕞尔的我大概也分了一份上帝这笔礼物罢。笑涡里贮着泪珠儿的我活在这个乌云里夹着闪电,早上彩霞暮雨凄凄的宇宙里,天人合一,也可以说是无憾了,何必再去寻找那个无根的解释呢。“满眼春风百事非”,这般就是这般。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看惯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宇宙的悲哀的人,置身于一个满目疮痍的人世间时,对春天的感受也迥异于众人。本文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领会的。
B.作者确是忧郁的、敏感的,带着辛酸与落寞,同时却又是跃动的,不安于室的。虽然不至太过晦涩,却足以成就纯粹的生命之痛。
C.作为春天常见的景物,鲜花、绿草、蓝天等,既是作者抒发情怀的对象,也是 “杂乱下劣”、“满目疮痍” 的人世的映衬,更暴露了这个世界的丑恶。
D.在作者这里,“春” 却充满了感伤,他对 “春” 的描写总是包含了一种 “盛景易亡” 的忧虑,这跟他性格中沉积的忧郁是不无关系的。
E.作者用华丽的语调讲述了坎坷波折而又短暂的人生经历,读起来飒然生起一种爽脆之感,落落有声,是一片寓意深刻、意义深远的散文诗。
13.认真领会全文,说说在作者眼中,春天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详细分析作者描摹的事物的极端不协调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题 第7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8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5 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6 页(共12页)福州市2010年高二第一学期选修模块质量检查
参 考 答 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1.(1)安能行叹复坐愁 (2)出师一表真名世 (3)芙蓉泣露香兰笑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万物之逆旅也 百代之过客也
2.A(A项,“于”都为介词,在。B项,①之:代词,他,指越石父;②之:助词,起拼凑音节的作用。C项,①而:转折连词,却;②而:连词,表顺承。D项,①为:动词,待为,当作;②为:介词,替。)
3.D(解救、尊重在囚禁中的石父,这是晏子求贤的表现;提拔推荐知过自改的车夫,这是晏子荐贤的表现。)
4.(1)他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翻译基本正确给1分,对一个得分点得一分。得分点是:危言: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有道:国君能行正道。衡:权衡、斟酌。)
(2)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翻译基本正确给1分,对一个得分点得一分。得分点是:诎:通“屈”。诎于不知己:状语后置,即:于不知己诎。信:通“伸”,伸展、伸张。)
5.(1)前者:住宿;后者:比喻夜静花影如眠。(1 分)抬眼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别具情意。(1 分)到院里散步,因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惋惜和期待的情味,(1 分)表现得含蓄微妙。
(2)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1 分)。清溪孤云,松际微月,茅亭花影,药院苔纹,把隐居地描写得分外动人,赞美了王昌龄清高的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1分)。最后说自己也要谢绝尘世归隐,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和官场生活的厌弃(1分)。
二、文学常识填空、文化经典阅读(16分)
6.D E(A项,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B项,《史记》是纪传体通史。C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相反了。)
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8.(1)A
(2)“仁” 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要符合 “礼” 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1分)其中孝悌是 “仁” 的根本(基础)。(1分)体现了子夏学以致用的思想。(1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9.B C
10.一个人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能有太多的目标,否则会使你的理想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落点,心灵因此便找不到一个可以确定的目标而变得盲目,致使人生陷入一片黑暗。(言之有理即可)
11.言之有理即可。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12.C E(C项,“既是作者抒发情怀的对象” 错误,春景并非是作者抒发情怀的对象。E项,作者语言并非 “华丽”,而是平淡的笔调。)
1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到来引发的是对 “故作的深沉” 的 “少年的伤感情怀”,传达出作者对人世的难以诉说的悲伤情怀,(2分)乃是对世界的真想深深洞悉,对人生彻底看破之后的绝望和灰心。(2分)
14.作者描摹的事物的极端不协调来展示一种尖锐的对抗,将类似的现象组合在一起,反复地强化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交流。(3分)在作者笔下,春天给人带来感伤和愁绪,如:春天的景物只有北风、毒蛇、秽气;春天的事物有弥留的病人、恶魔、白森森的人头。这些事情汇集成一个悲伤气氛和坏境,读者自然会深受影响。(3分)
12.B C(B项,居里夫人便亲自开车去X射线检查仅限于 “紧急情况”,而且各个军事医院不一定都是由居里夫人亲自驾车去的。C选,项前后部分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且居里夫人 “安排的培训课程就十分切合女学员实际” 这一说法在文中并未涉及。)
13.“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2分)这段话是居里夫人思想认识的核心,是居里夫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国难当头时刻的体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2分)
14.国家危难当头,居里夫人把国家需要摆在第一位,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战地救护工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保卫了国家就从根本上保住了镭的研究。(2分)其次,所有的职员和学生都参军去了,因此停止了镭的研究。(1分)居里夫人在记叙与自己战时工作相关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以此把事件的来龙去脉陈述清楚,而这些人物正是在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一段生命过程,展示了一幅法国人民团结对敌的历史画面。(2分)《居里夫人自传》是人类的教科书。居里夫人经常赞扬普通人士并且从他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这是她的伟大之处,也是读者应该向她学习之处。(1分)(不同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1)加入东盟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不意味着放弃不结盟的立场。(1分)加入该条约只为了该地区的友好合作与安全稳定。(1分)中国不论是同其他国家组成地区合作组织,还是加入其他合作组织的条约,都不是结盟,而是结伴,是交友,是合作。(1分)因此,结伴而不结盟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并行不悖,相辅相成。(1分)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2分)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2分)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注:最后一句,可写亦可不写)
16.在各门知识中哪些知识应该充分掌握,哪些知识应该达到的精深的程度,哪些知只需稍稍涉猎等,都以实际工作和生活需要为准。
六、写作(70分)
17.按照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标准批改。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当上齐国宰相后,仍然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越石父有才德,却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并让他一同坐车回去。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了,进了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于是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虽然没有才德,但是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对我无礼,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府待为上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坐在宽大的伞盖下面,用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非常得意。后来丈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离去,车夫问她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身为齐国宰相,名扬诸侯,刚才我看见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如今你身高八尺,不过替人当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离去。”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其中的言论详细极了。读了他们的著作后,还想看他们的事迹,所以就依次编写了他们的合传。至于他们的著作,世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语文试卷 · 参考答案 第3页 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