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的 应 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2.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比的应用》训练重点是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能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本节课我将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归一法”和“分数法”来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应用。
二、了解生活中的比(大屏幕出示,学生默读。)
生活中的比,你知道吗?
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
4.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三、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有甲、乙两个读书小组,老师把20本书分给这两个小组,可以怎样分?(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20÷2=10(本) 平均分
2.教师接着出示:如果甲组有6人,乙组有4人,把这20本书,也用平均分的方法分给两个小组,每组各10本。你认为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分才公平?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导入新课。
四、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 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五、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 54 页的内容,重点看蓝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按1:4的比例配制稀释液,意思是配制的稀释液中( )和( )的体积比是1:4。
2.方法一:把比看作分得的( ),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 )份,水的体积占( )份,稀释液的总体积就是( )份,先求( )份是多少毫升?再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各是多少毫升?
3.方法二:把稀释液看作单位“1”,其中浓缩液占它的( ),水占它的( )。
4. 我们可以用( )的体积与( )的体积比检验这道题的正确性。
(5 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六、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大 家都看完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一)
(要求:大家要把字写得大小适中、字体端正。比赛开始!)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七、后教
(一)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 ,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同学做的,如发现错误或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更正过补充(用红色粉笔)。
(二)讨论(议一议)
(1)方法一: 看这道题的第一种方法,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教师板书。
(2)方法二:认为算式对的请举手,为什么?教师板书。
讲解:什么叫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时,总量要是这几个比所表示的部分量的和。
(3)看计算结果,认为对的请举手。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5)同桌交换互改,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八、检测(二)活学活用(学生在作业单上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4:5,可以把已读的页数看作( )份,未读的就是( )份。这本书共有( )份,已经读的占全本书的( ),未读的的占全本书的( )。
2.一条路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7:5,已修的占这条路总长度的( ),未修的占这条路总长度的( )。
3.五年级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它们的差是20,甲数是( ),乙数是( )。
九、检测(三)练一练
1.有甲乙两个读书小组,老师把20本书分给这两个小组,其中甲组有6人,乙组有4人,应该这样分才公平?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1:3:5它的最大角是多少度?这个三角形是按角分类是什么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有什么特征?)
3.抢答题。
十、全课总结
1.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
2.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十一、当堂训练(分层练习。1-3所有学生必做,4、5题选做)
1.红白粉笔共有36支,红粉笔与白粉笔的比是4:5。红、白粉笔各有多少支?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60分米,长、宽、高的比是3:1:1。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
4.六年级三个班共有95人。六(1)班有33人,六(2)班和六(3)班人数的比是16:15。六(2)班和六(3)班各有多少人?
5.六年级三个班共有86人,一班与二班人数的比是5:4,二班与三班人数的比是3:4。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已知总量和各部分量之比,求部分量
1.方法一:归一法 先求出每份是多少? 每份×对应份数=对应量 2.方法二:按比分配 对应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总量×对应分率=对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