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教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学期教案[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05-09-16 08: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 我喜爱的书
2004、9、6—2004、9、10 第二周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2、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3、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教学重点: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2、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优秀海报图片,中外书籍封面图片等。
学生用具:根据自己所用工具情况,可选择水彩笔、蜡笔等工具。旧的挂历纸或牛皮纸。
学生预习: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2、总结并导入: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实,单纯以文字为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
3、展示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及设计特点。
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技巧,更多从文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
总结:
位置变化: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线、集线成面、对齐方式等。
4、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化和设计。)
5、学生动手练习,教师辅导参与。
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的设计方案,选择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教师的引导不要演变成一种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设计的欲望及提供努力的方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
 
第一课 我喜爱的书
2004、9、13—2004、9、17 第三周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2、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3、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教学重点: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2、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优秀海报图片,中外书籍封面图片等。
学生用具:
根据自己所用工具情况,可选择水彩笔、蜡笔等工具。旧的挂历纸或牛皮纸。
学生预习:
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准备重新设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展示一组中外书籍封面。
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运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分析。
2、回顾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针对学生版式设计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3、布置学习活动和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
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单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英文及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
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改善,完成正稿设计与制作。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
5、作业展示与评价。
学生介绍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分组进行评价,评出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指出不足。
 [页首] ( http: / / www. / ftp / ymz / JIAOANJIJIN / " \l "的 )
 
第二课 苍松翠柏
2004、9、20—2004、9、24、 第四周
教学目的: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教学重点: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教学用具:中国画范图、中国画用具
学生用具:中国画用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潘天寿 《松石图》
1、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特定造型特点及画面情境,教学中对比加入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松石图,宜简洁。
教师设问:对比一下,两幅作品的画面在意境上给你什么明显不同的感觉?
分析一下,为什么两幅作品会给你这种感受上较大的差异呢?
你觉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看法,引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笔墨技巧表现对象,传达不同精神寓意的特点。)
2、学生自己欣赏作品。
展现两幅松树为主的画面,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画面意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教师为学生示范一幅松树图的画法,步骤和技法要领。
4、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临摹范画局部。
5、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试画过程中的普遍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
6、学生正式对一幅自己喜欢的松树范画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风格不同技巧难度的临摹作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临摹。教师应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7、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


第二课 苍松翠柏
2004、10、4—2004、10、8、 第六周
教学目的: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教学重点: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教学用具:中国画范图、中国画用具
学生用具:中国画用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先由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画由两棵松树组合的画面,在复习上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内容。
2、教师出示两张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和规律。
注意结合示意图来强化学生对树木组合基本特点的把握,同时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构图步骤习惯。
3、出示山石的示范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山石的基本用笔、用墨与结构要点,了解山石组合大小、聚散等变化特点。
4、学生尝试以松、石为主体,创作水墨画。
教师出示几张适于初学者直接借鉴的松石小品范画。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5、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教学评议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进行。
[页首] ( http: / / www. / ftp / ymz / JIAOANJIJIN / " \l "的 )
 
第三课 缤纷家用电器
2004、10、11—2004、10、15、 第七周
教学目的: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新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1、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新稿。
2、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新稿。
教学用具:课件
学生用具:搜集到的电器图片和小型实物;彩色水笔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记录。
表格范例:
产品名称 功能 形状 色彩 材料 质感 价格 等级印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咱们大家现在离不开家用电器,家用电器的日益丰富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需求。
1、欣赏各种家用电器(课件):
总结: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是工艺美术设计,属于工业产品设计的范畴。它包含有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功能。
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3、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具体与学生从形色质等方面分析产品设计的优点所在。(课件)
4、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自己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
5、展示一组用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课件)
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注意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
产品改进必须注意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盲目设计。
提倡使用彩色水笔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第三课 缤纷家用电器
2004、10、18—2004、10、22、 第八周
教学目的: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新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1、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新稿。
2、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新稿。
教学用具:课件
学生用具:搜集到的电器图片和小型实物;彩色水笔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记录。
表格范例:
产品名称 功能 形状 色彩 材料 质感 价格 等级印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情况。
二、 复习上节课知识,出示一组优秀的设计作品。
1、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
2、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法。
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
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
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
3、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4、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a、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b、设计的电器应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c、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
尝试运用简易技法绘制创意稿。
d、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5、学生动手练习,教师辅导。
6、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

[页首] ( http: / / www. / ftp / ymz / JIAOANJIJIN / " \l "的 )
 
第四课 触摸美丽
2004、10、25—2004、10、29、 第九周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3、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难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优秀装饰作品实物、图片。
学生用具:
根据自己所用工具材料情况,带自己所需材料。自己喜欢的图片。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有趣的材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借助图片展示一些材料。着重对比分析一组材质的肌理与质感。强调不同肌理与质感给人感受的心理差异,帮助学生建立材料特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请部分学生对课前收集的材质进行分析。(运用对比的方法)
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a、在自己带来的图片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材料进行改造。
b、注意材质的加工处理。使其能够更加适合体现改造后的造型。
c、注意利用适合的材质及拼摆方式展现你对特定造型对象的感受。
d、应利用材质体现一定的视觉美感。
4、学生分组动手练习,教师辅导。


第四课 触摸美丽
2004、11、1—2004、11、5、 第十周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3、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难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优秀装饰作品实物、图片。
学生用具:
根据自己所用工具材料情况,带自己所需材料。自己喜欢的图片。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有趣的材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课堂教学。
1、整体评价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从学生作品入手,着重对比分析几件利用不同材质合理搭配的优秀装饰作品。
3、布置学习活动及要求:
a、设计一件装饰作品。注意造型设计是否适合充分展现材质的形式美感。
b、注意材质间的对比,把握对比与统一的原则。
4、学生分组动手练习,教师辅导。
5、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自己的作品。
[页首] ( http: / / www. / ftp / ymz / JIAOANJIJIN / " \l "的 )
第五课 与米罗游戏
2004、11、8—2004、11、12、 第十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2、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教学重点:
1、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2、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教学难点: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橡皮泥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米罗的生平及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通过课题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西班牙画家米罗及其他的作品。
2、欣赏米罗的作品,师生共同总结米罗作品的艺术风格。
3、提出今天的课程要求:与米罗游戏。游戏的要求是要大家将米罗先生的平面绘画作品中的形象转化成半立体的浮雕作品。
4、重点:米罗先生特别喜欢强烈的色彩变化和对比。希望大家能结合美丽的色彩对比来装饰我们的浮雕作品。
5、评价重点:看谁的雕塑作品更有趣、色彩更好看,谁的浮雕作品更有体积感。
6、总结评价。教师重点对比分析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第五课 与米罗游戏
2004、11、22—2004、11、26、 第十三周
教学目标:
1、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2、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教学重点:
1、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2、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教学难点: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橡皮泥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米罗的生平及作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知识。
2、教师重点分析绘画与圆雕的基本造型差异,结合书中例图,借助多个视角的观察,体验圆雕在各个角度的造型变化与审美趣味。
3、教师在分析圆雕作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中轮廓的收放变化、造型的曲直变化、大小变化及朝向变化等形式美的知识,使抽象雕塑造型也具有相对明确的审美倾向。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5、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
6、教师小结。

[页首] ( http: / / www. / ftp / ymz / JIAOANJIJIN / " \l "的 )
第六课 光影的交响
2004、11、29—2004、12、3、 第十四周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3、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4、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欣赏油画作品《天山之晨》:感受画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光影的黑白灰变化赋予画面生命力的。(炽热浓烈的高原景色令人陶醉。)
2、欣赏教材上的彩照《沙漠》,谈谈它给大家的视觉感受。
3、转换成黑白效果,分析构图韵律主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4、用简洁的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简洁地描绘画面中的影调关系。
5、活动一:将自己课外搜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作品用单色工具进行概括和描绘。
6、展示并简要评析两幅优秀的学生作业,优化描绘的步骤。用概括的线条和块面将黑白灰调子进行整体的描绘。
7、欣赏一幅列维坦的风景画作品,体会其中黑、白、灰组合的形式韵律。(重点分析空气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8、活动二:对画面进行描绘和修改,以求更好地表达画面的视觉情感体验。
9、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业,请作者谈谈对画面艺术处理的感受。

第六课 光影的交响
2004、12、6—2004、12、10、 第十五周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3、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4、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凡高的作品《夜间露天咖啡座》,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光影构成方式,对应讨论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2、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情感体验,注意画面韵律表现及主体物的位置处理。
3、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4、《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中,不同远近住宅的光影与形状有何变化?(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5、将构好图的画面,在把握好明暗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细致的明暗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立体感。
6、展示评价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示范和修改,提高学生处理画面空间立体感的技巧。
7、课堂小结。
[页首] ( http: / / www. / ftp / ymz / JIAOANJIJIN / " \l "的 )
 
第七课 多彩的风景
2004、12、13—2004、12、17、 第十六周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2、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改变一个白纸盒的颜色。(光源色,环境色)
2、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提出问题: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4、教师对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面的色彩分析并总结规律。
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
5、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水粉色彩调和的方法。
6、学生练习调色,教师辅导。

第七课 多彩的风景
2004、12、20—2004、12、24、 第十七周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2、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油画《迷人的夏日》(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总结绘画步骤。
A、安排构图。
B、画出主要色块。
C、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3、学生选择图片,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运用水粉工具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5、展示学生作业。
6、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做铺垫。
 
 
[页首] ( http: / / www. / ftp / ymz / JIAOANJIJIN / " \l "的 )
第八课 绚丽的阳光
2004、12、27—2004、12、31、 第十八周
教学目标:
1、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3、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印象派画家的相关资料以及印象派绘画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莫奈的绘画作品《日出 印象》
a、画面表现的是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
b、画家是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的?
光源:橙红色。天空与水面受光源色的影响。
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
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排列上去,造成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2、印象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a、照相机的出现。
b、人们对色彩产生的认识。
3、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a、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对比欣赏:
《石桥》、《父亲的肖像》、《买水的人》(固有色的明暗变化)
《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彩丰富,光色交融)
b、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对比欣赏:
《父亲的肖像》和《农家少女》两幅作品。
c、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
欣赏作品《卢昂教堂》和《舞台上的舞女》两幅作品。
三、课堂小结: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的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印象画派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流派的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