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网络检测
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窑洞是中国西北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根据建造地环境不同,窑洞有下沉式窑洞和靠 崖式窑洞等形式,如图所示。回答1—2题。
1.两类窑洞反映的地理环境差异性表现为
A.黄土性质不同 B地形起伏状况不同C.降水量不同D植被覆盖度不同
为了保证窑洞内的亮度,靠崖式窑洞一般建在
A.陡坡B.缓坡C.阳坡 D.阴坡
目前国家干道修建往往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下图为我国某段长约40km铁路线的
形状图。回答3-4题。
3.该段铁路线最可能出现在
A.西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南沿海 D东北地区
4.该段线路两端差异最明显的是
A.干湿程度B地形类型 C.海拔高度D地质构造
下图为我国某省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该省年降水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1世纪进入地质史干旱期B.年降水量逐年减少
C. 2009年以来降水减少明显D.降水量变化幅度最大为1230mm
6.图中反映的该地气候特征是
A.高温B.低温C.多雨D.少雨
7.与图示特征密切相关的地质灾害是
A.旱灾B.涝灾C.滑坡D.地震
3级以上地震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下图为近5年来(2014. 3. 24 至2019. 3. 24)我国地震分布图,其中3级以上地震71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145次。 读图回答8-10题。
8.我国地震的分布特征
A.分布均匀B.东部地区多C.南部沿海多D.西南地区较多
9.地震多发区的主要资源有
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地热资源D.水能资源
10.山区旅游时正确避震方式是
A.蹲在巨石后面B.躲避到缓坡空旷地 C.躲避到陡崖下D.躺在汽车内
下图为2013- 2017年中国16-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力人口走势图。回答11 —13题。
11.劳动力人口比重变化较快的原因最可能是
A.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死亡率上升C.多子多福观念 D.人口寿命减短
12.现阶段,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B. 经济发展缓慢C.劳动力工资增长 D. 人口容量下降
13.能够减轻劳动力比重下降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是
A.发展养老保障产业 B.
C.提高行业自动化的发展水平 D.增加工资数量 倡导家庭养老的观念
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期内人口迁移方向图,回答14-16题。
14.相对于80年代中期之前,现在迁移人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逐渐增长B.文化层次逐渐增长 C.就业结构多元化D.迁移距离增长
15. 1949-1986年期间人口迁移原因及特征是
A.资源开发规模小B.政策支持规模大 C.资源开发规模大D.政策影响规模小
16.从人口迁移方向可以推断
A. 80年代中期之前,东部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B. 80年代中期之前,西部经济落后,人口大量外迁
C. 80年代中期之后,东部经济发达人口迁人
D.80年代中期之后,西部自然环境质量高人口迁入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 要影响。右图为某省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 长率变化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省区可能是
A.河北省B.重庆市 C.上海市D.广东省
18.图中反映的该省区人口总量的变化是
A.稳定不变B.先增后减 C.增长加快D.连续增长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区域内城市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岸线分布B.特大城市职能种类最多
C.南京市区域核心最突出D.中等城市数量最多 20.古代城市多沿河流分布的原因错误的是
A.出行方便B.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D.植被覆盖率高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的道路网分布图。回答21-23题。
21.该城市的地域结构类型为
A.同心圆B.扇形 C.多核心D.分散型
22.该城市中心位置建筑高大密集,其直接原因是
A.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 C.地租最高D.常住人口最多
23.由图中可以看出,城市西北方向道路密集,其影响因素是
A.农业发达,人口密集B.干线分布,人口较多
C.河流分布,水源充足D.地租较低,环境较好
读某地城市化过程图,回答24-25题。
24.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是
A.城市人口密度增加B.部分高收人人口搬迁至城郊干线附近居住
C.城市化水平低D.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25.下列提高城市化水平措施合理的是
A.积极发展二、三产业B.加强扶贫工作的落实
C.积极发展乡镇企业D.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下图为1950年—2010年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图例表示正确的是
A.⑤表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B.②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
C.⑥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D.③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
27.④曲线表示的要素变化加快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乡村人口迁往城市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乡村人口迁往城市
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城市人口迁移增多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 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
28.城市化对人文景观的改变是
A.土地利用率降低B.住宅高度增加 C.土地平坦D.植被种类增加
29.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城市化建设前、后及流域水库建设后的径流量曲线,下列对应正确 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30.对于上述图示问题,城市中解决措施合理的是
A.植树造林B.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C.修建污水处理厂D.加强道路规划
第Ⅱ卷
二、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的出生男性人口的 数值来表示。受观念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下图为19 80-20 15 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图(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2015年人口性别比区域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2分)
(2)简述新疆、西藏和北京人口出生性别比较低的原因。(4分)
(3)列举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4分)
32.下图为某中等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主导风向是 。(1分)
(2) F, G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 地,依据是 。(3分)
(3) A, B, C, 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是 。(3分)
(4)若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请说出两种解决方法。(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 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城市共同组成。
材料二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该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 ,依据 。(3分)
(2)请指出为进一步加快当地中小城市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3分)
(3)根据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动力。(3 分)
34.读某年国际人口增长率的柱状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美国和印度人口增长率高的原因差异。(4分)
(2)比较中国与印度的人口问题的异同点。(4分)
(3)针对日本、德国人口增长缓慢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