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清明上河图
复习导入:
1.宋代经济农业的表现
2.宋代经济手工业业的表现
3.宋代经济商业业的表现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
学习目标
1.穿越北宋,了解宋元都市的风貌和节庆习俗。
2.品读宋词,并掌握杰出词人的词风、代表作。
3.观看元曲,了解元曲的成就及“元曲四大家”。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1.国际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2.代表: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北宋 开封
南宋 临安
元朝 大都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娱乐生活
1.瓦子: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勾栏: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
3.杂剧: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朝节日
4.节日: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注重节日
相关史事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成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为什么瓦子在宋代能够兴起?
1.根本原因:商业经济高度发达;
2.打破贸易时间限制;
3.打破地域限制;
4.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阶层壮大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二)元曲
(一)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1.含义:
2.发展:
①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
②词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5.代表人物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 苏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定义?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朝代 诗人 派别 代表作 贡献
北宋 苏轼 豪放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北宋末期 李清照 婉约派 《声声慢·》 反应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南宋 辛弃疾 豪放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词代表人物
(二) 元曲
元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元曲代表人物 杂剧优秀作家
关汉卿
元杂剧奠基人, “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窦娥冤》
散曲
杂剧
南戏
杂剧 形成于 兴盛在_______
宋代
元代
《窦娥冤》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一)司马光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著作《资治通鉴》
(二)《资治通鉴》
1.性质:
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内容:
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三)地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世称为“史学两司马”。
思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巨著,即不限于某个特定的朝代,而是贯通历代的著作。
不同点:
(1)编写体例不同;《史记》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以时间为主线。
(2)内容不同;《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历史;《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 共1362年的历史。
(3)编写目的不同;《史记》是一部纯历史著作,而《资治通鉴》则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取“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
本课小结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荣的都市生活
宋词
元曲
大都市
瓦子
戏剧
节日
含义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关汉卿《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1.北宋时的 、南宋时的 、元朝时的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
3.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
4.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5.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
6. 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的文学形式之一。
7.北宋文学家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8.女词人 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9.南宋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10.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 ,其代表作是 。
11.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
12.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
1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 。
开封
临安
大都
大相国寺
瓦子
勾栏
杂剧
词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司马光
编年体
《史记》
史学两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