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纸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2017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课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不同纸的用途,让学生体会到纸的丰富类型和多种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后通过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两方面的性质,选择出适合折不渗水小船的纸。
【学情分析】
1.学生前概念情况分析
在教材设置上,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这一单元中对纸的认识有所涉及但并不具体。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确经常会与各种各样的纸打交道,而且在很多的阅读书籍中也对造纸的历史及发展有着诸多介绍,因此学生对纸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课前在三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12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在以下情境中,你会选择哪种纸。(①宣纸、②打印纸、③纸巾、④手工纸、⑤图画纸)
功用
人
数
纸品
折纸
画画
擦手
打印卷纸
①宣纸
2人
②打印纸
1人
12人
③纸巾
12人
④手工纸
11人
1人
⑤图画纸
12人
从抽样调查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比较了解生活中常见、常用纸张的一些基本特点。虽然他们没有进入教材体系中的学习,但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基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适合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通过为了直接揭示科学概念而人为设计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方法和步骤的“良构问题”去认识纸、研究纸,学生虽然能够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这些知识结构比较零散,一旦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很难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
另外,在询问这12名学生“选择酸奶时你主要考虑哪些方面”时,6人主要考虑酸奶的生产日期,4人从生产日期和品牌或容量两方面考虑,1人主要考虑酸奶的口味和价格,1人只考虑价格。由此可以看出,大半的学生面对选择考虑的因素非常单一,少部分的学生具有一点多方面考量进行选择的意识,但也并不全面,可以说学生虽然能够进行选择,但并不会进行择优选择。
2.应对措施
基于此,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采用了“非良构问题”的模式进行教学,通过设计如何选才能选择出适合折不渗水的纸船作为本课的任务驱动,通过不停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思考在选择过程中要从纸的哪些性质、特征进行考量,通过什么方式能够了解不同纸的这些性质、特征的优良,以及面对实验结果如何进行比较、选择,最终择优选择出适合的纸。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意识到面对选择的时候应该多方面考虑问题,从而进行择优选择,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通常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大多也是“非良构问题”,这样设计,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想到运用择优选择的方法,选到物美价廉又更适合自己的物品,这样对学生来说更具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不同。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后,能够比较,择优选择出适合折不渗水纸船的纸。
科学态度:活动中能够相互配合,学会合作;交流时,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将生活中无意识的选择变成有意识的选择,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择优选择。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后,择优选择出适合折不渗水纸船的纸。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提前裁剪好的打印纸、铜版纸、宣纸、蜡纸的纸片和纸条、小滴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问题驱动,直揭主题
1.提问:今天我们要研究关于纸的问题,你都认识些什么纸?
2.谈话:大家知道的纸还真不少,除了你们说到的这些以外,还有打印纸、铜版纸、宣纸、蜡纸等。(相应的纸贴到黑板上)
3.提问:我现在想做一艘不渗水的纸船,你觉得我们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纸?(预设学生很容易会想到要选择一种不渗水的纸)
【设计意图】纸船很多学生都折过,但仅仅只是学习折的方法,从没考虑过,如果把纸船放到水里,用什么样的纸折出来的纸船不会湿水、不会坏。借由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事物,提出看似简单又从未想过的问题,直揭研究主题,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思考的状体中,开始本课的“非良构问题”模式的教学。
4.谈话:对不渗水就是说这个纸的吸水性差,那么吸水性差就是我们选择纸的首要条件。
5.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的?
6.问题引导:你想我们要折纸船,这个纸得来回的折叠,如果选的纸,没折两下就破了,行不行?不行,那你说我们还要考虑什么?
7.谈话:那也就是说,我们选的这个纸,不但要吸水性差,还要结实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步步追问,引导学生意识到要折出一艘不渗水的纸船,应该从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两方面的性质进行考虑,而不是单一的只考虑纸的吸水性就可以的,初步渗透给学生一种面对选择时,应该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和选择。
二、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
1.谈话:今天,我们要从这四种纸中选出一种适合的纸,来折这个不渗水的纸船。那么我们是不是得知道它们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分别是什么样的,才能做出选择?
2.提问: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它们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先来说说吸水性,怎么才能知道它们的吸水性是好还是差?你有什么好办法?
3.根据学生想出的办法引出研究不同纸吸水性的方法:用小滴瓶在纸上滴一滴水,通过观察水在不同纸上扩散出的印迹,来判断不同纸吸水性的强弱,并进行排序。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5.展示实验记录单的结果,调整黑板上的四种纸的顺序。(按照纸吸水性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序)
6.提问:根据实验,就吸水性来说,我们应该选哪种纸?(蜡纸)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对不同纸的吸水性进行排序,能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哪种纸的吸水性最差,如果就吸水性这一性质,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或哪几种纸,作为我们的优先考虑,使学生对于要选的纸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三、研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1.谈话:吸水性的结果有了,但我们刚刚也说了,出来吸水性还要看它们的结实程度。
2.介绍研究不同纸结实程度实验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想到实验的注意事项:纸条长短宽窄要一样;纸条只能用一次;对抗赛的比赛顺序的排列等。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实验记录单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四种纸结实程度的顺序。
6.提问:根据实验结果,就纸的结实程度来说,我们应该选哪种纸?(铜版纸)
【设计意图】对于纸的结实程度如何研究,学生大多会想到用手撕,感受撕纸时所用的力度,但这样的方法非常的不科学也不准确。所以在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探究,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要由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进行实验,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结果。初步形成对比类型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的意识。
对于不同纸条对抗赛的比赛顺序,如何安排能够让每种纸条在不重复、不漏掉的基础上进行比赛,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复杂不太好理解的问题,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在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搭配的学问》,在三年级下册的本科中,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是完全能够合理安排好,不同纸条的比赛顺序的。
四、择优选择
1.谈话:现在吸水性和结实程度的结果都有了,那么我这艘不渗水的小船,选哪种纸来折?
2.谈话:不渗水,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哪个特征是最重要的,我们优先考虑哪个特征,再考虑次要特征。
3.根据学生的回到,引导学生形成择优选择的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使学生从开始的单一选择,逐渐过渡到多重选择。如何选、怎么选,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事物的无意识的或单一的选择,逐渐转化为有意识的择优选择,进而能够在生活进行运用。
4.如果学生对纸的选择出现争议,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最后的结果。
5.谈话:如果我们要通过进行纸船比赛确定最后的选择,你觉得我们得注意些什么?(纸要一样大、折法一样、一同放入水中……)
6.课后大家可以按照我们讨论的方法实际去试一试,分享一下你们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再一次强化,如果想要了解不同事物的同一特征间的差异,一定要尽量将其他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统一,灌输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的思想。
五、拓展应用,指导生活
1.提问:如果我们要买一支笔,你要从如何选择,从哪些方面进行考量呢?
2.谈话: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面对选择的时候,能够像今天我们通过多方面的考量进行择优选择,选择到适合自己的物品。
8板书设计
吸水性 蜡纸 打印纸 铜版纸 宣纸
纸
结实程度 铜版纸 蜡纸 打印纸 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