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课件(21张PPT)+教案+习题+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课件(21张PPT)+教案+习题+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9 11:36:17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6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习题
一、判断题
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直接拿出铁钉,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变化。( )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物理变化。( )
3.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
4.实验中使用的铁钉如果轻微生锈,需要用砂纸打磨除锈后再进行实验。( )
5.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铁钉不要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
二、填空题
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
7.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8.铁钉变化前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变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折纸飞机的过程是纸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燃烧一张纸的过程是纸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生成新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体通过倾倒,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仅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
1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1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我们能看到有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13.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_______色。
14.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
15.硫酸铜溶液变化前蓝色透明的液体。变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杯壁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盐溶解在水中后,盐粒不见了 B.水的三态变化 C.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许多气泡
18.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是( )等。
A.改变颜色 B.发光发热 C.产生沉淀物 D.产生气体
19.烟花升空爆炸,发生了( )变化。
A.化学 B.物理 C.以上都不是
20.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一分钟后熄灭
2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22.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B.有气体放出?????????????????????????? C.有其它物质生成
23.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2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和( )。
A.改变大小 B.改变状态 C.改变颜色
25.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铜钱日久成了绿色 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 C.米饭放了两天馊了
26.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27.把白糖加热到变焦的时候,白糖发生了(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28.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
A.猪肉 B.青菜 C.玉米
29.要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的方法是( )。
A.滴稀盐酸??????????????????????????????? B.滴碘酒???????????????????????????????????? C.滴水滴
30.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发生(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1.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 )。
A.略微变凉 B.微微发热 C.没有变化
3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B.易拉罐被压瘪
C.蜡烛燃烧 D.海水蒸发
33.下列生活中发生的现象,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
A.水烧开时冒出大量气泡 B.通电的电灯发光发热
C.铁栏杆生锈 D.沙子放进水中沉淀
34.下面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
A.铁皮做成铁桶 B.水结成冰
C.食物被消化 D.高锰酸钾在水中变红色
四、简答题
35.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的速度很快,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的速度确很慢,请你各举一个例子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速度是不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在铁钉生锈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主要伴随的现象是什么?请你再举一个化学变化的例子,使其主要伴随的现象与铁生锈伴随的现象是一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37.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状态改变
物理变化:(_________)
物质是变化的
易拉罐压扁
形状改变
弯折铁丝
形状改变
混合沙子和豆子
基本不变
火柴、蜡烛的燃烧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_______)
加热白糖
变颜色有焦味
米饭、淀粉和碘酒
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铁生锈
颜色改变,性质改变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改变,沉淀产生
38.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请运用你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试着解释一下。
(1)现象一:夏天打开冰箱,为什么会看到一股“白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二:雪天室外讲话时,为什么会有“白汽”从嘴里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三:《西游记》电视中烟雾缭绕的“仙境”是利用什么物质形成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熄灭的蜡烛,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有位同学提出三种假设:①白烟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你更赞成哪种猜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下图是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后,为了探究“生成了什么气体”的两个实验。图1是往杯子里伸入燃烧的细木条,图2是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请仔细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燃烧的细木条熄灭了。该实验可以证明,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生成的气体_____________。
(2)图2中,蜡烛火焰也熄灭了。该实验可以证明,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生成的气体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通过上述两个实验,就可以证明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生成的气体就是氧化碳。我认为这样的推理判断是_____________。(选填:科学;不科学)的。
(4)混合小苏打和白酷是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5)在上述两个实验中,除了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是化学变化外,我还能写出一个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化学反应 新的物质
7.改变颜色 发光发热 产生沉淀物 产生气体
8.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附着,没有和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没有变色。
9.物理 化学
10.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 不支持燃烧
11.只改变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不产生新物质; 产生了新物质;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产生沉淀物; 产生气体
12.气体 二氧化碳
13.红色物质 红褐色
14.镊子
15.溶液本身颜色变浅
16.凉一些
17.C
18.ABCD
19.A
20.A
21.A
22.C
23.A
24.C
25.B
26.C
27.B
28.C
29.B
30.C
31.A
32.C
33.C
34.C
35.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的速度很快,比如火药的爆炸,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的速度确很慢比如铁生锈的过程。
36.在铁钉生锈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主要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淀粉与碘酒的反应变化中主要伴随的现象与铁生锈的现象是一样的。
37.没有产生新物质 产生了新物质
38.(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2)嘴边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3)干冰。
(4)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助燃。
39.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不科学 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木条燃烧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6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课题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产生一些现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这哪些现象呢?
学生交流、回答。
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讲授新课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实验材料:无水硫酸铜或者五水硫酸铜、水、玻璃怀(2个)、玻璃棒、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1)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从颜色、透明度、状态等方面观察硫酸铜溶液。
(2)观察浸入前铁钉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将一部分硫酸铜溶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空杯子中,以便和与铁钉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比较。
(4)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约2分钟后,拿出铁钉,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
实验记录:
铁钉
硫酸铜溶液
变化前
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蓝色透明的液体
变化后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没有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没有变色
溶液本身的颜色变浅
实验分析: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而没有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这种红色物质来自硫酸铜溶液。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了,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生成了。这是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把铜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种置换反应。
实验结论: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性、碱性等。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从铁钉和硫酸钢溶液的反应,可以知道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上往伴随产生各种不同的现象。
归纳常见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产生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观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视频资料。
拓展提高:蛋壳上的图案
实验材料:红壳鸡蛋、棉签、烧杯、石棉网、小刀、白蜡、食用醋或醋精、筷子。
实验步骤:
(1)取一只红壳鸡蛋(颜色偏红的鸡蛋壳比较硬),洗去表面脏物,再把水擦干。
(2)取适量的白蜡(可用平时照明用的蜡烛),压成碎屑放入一个小烧杯中。将小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微火使白蜡熔化。
(3)用棉签蘸取上述白蜡液,在洗净的蛋壳上画上自己所需的图案。
(4)画完后将鸡蛋静置,使所画的笔迹干燥至不再黏手为止。
(5)用烧杯盛约半杯食用醋或醋精(只要够把鸡蛋浸没即可),将画上白蜡液的鸡蛋投入,当蛋壳表面产生一个个气泡后,用筷子拨动鸡蛋,使蛋的表面与溶液均匀接触。这样浸泡十几分钟至数小时(时间长短与酸的浓度有关)。
(6)取出鸡蛋后如果看到已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用水洗涤,再用小刀把白蜡轻轻刮去。(被腐蚀处很易上色,用各种颜色涂上,则更为漂亮)
(7)最后在蛋的两端各打一个小孔,用嘴把蛋内的蛋黄蛋清吹到一个碗内即可。
实验分析: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遇到酸就会反应而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鸡蛋壳浸在食醋中便会逐渐地产生气泡而被腐蚀掉,并且蛋壳里层的颜色要比表层淡得多。而在蛋亮上涂白蜡的部分因阻止了与酸的接触从而保持了原状。这样,食醋就能把用白蜡在蛋亮上画的图案腐蚀成一幅有趣的雕刻作品。
学生思考,实验,交流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引起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铁钉的颜色和溶液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变化并不一定有这些现象出现;有这些现象出现时也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板书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活动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是由于产生了新物质的缘故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活动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的一些现象: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2.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课件21张PPT。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下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产生一些现象——新知导入新知导入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这哪些现象呢?新知导入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实验材料:无水硫酸铜或者五水硫酸铜、水、玻璃怀(2个)、玻璃棒、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1)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从颜色、透明度、状态等方面观察硫酸铜溶液。新知导入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2)观察浸入前铁钉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将一部分硫酸铜溶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空杯子中,以便和与铁钉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比较。
(4)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约2分钟后,拿出铁钉,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变化。注意铁钉不要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以便进行对比观察。注意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颜色的变化。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硫酸铜溶液。新知导入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现象: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
实验记录:新知导入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分析: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而没有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这种红色物质来自硫酸铜溶液。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了,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生成了。这是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把铜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种置换反应。
实验结论: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新知讲解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性、碱性等。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从铁钉和硫酸钢溶液的反应,可以知道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新知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上往伴随产生各种不同的现象。
1.归纳常见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淀粉与碘
酒的反应蜡烛
燃烧新知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白糖
加热铁生锈新知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产生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新知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新知讲解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拓展提高蛋壳上的图案实验材料:红壳鸡蛋、棉签、烧杯、石棉网、小刀、白蜡、食用醋或醋精、筷子。实验步骤:
(1)取一只红壳鸡蛋(颜色偏红的鸡蛋壳比较硬),洗去表面脏物,再把水擦干。
(2)取适量的白蜡(可用平时照明用的蜡烛),压成碎屑放入一个小烧杯中。将小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微火使白蜡熔化。
(3)用棉签蘸取上述白蜡液,在洗净的蛋壳上画上自己所需的图案。
(4)画完后将鸡蛋静置,使所画的笔迹干燥至不再黏手为止。拓展提高蛋壳上的图案实验步骤:
(5)用烧杯盛约半杯食用醋或醋精(只要够把鸡蛋浸没即可),将画上白蜡液的鸡蛋投入,当蛋壳表面产生一个个气泡后,用筷子拨动鸡蛋,使蛋的表面与溶液均匀接触。这样浸泡十几分钟至数小时(时间长短与酸的浓度有关)。
(6)取出鸡蛋后如果看到已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用水洗涤,再用小刀把白蜡轻轻刮去。(被腐蚀处很易上色,用各种颜色涂上,则更为漂亮)
(7)最后在蛋的两端各打一个小孔,用嘴把蛋内的蛋黄蛋清吹到一个碗内即可。拓展提高蛋壳上的图案实验分析:
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遇到酸就会反应而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鸡蛋壳浸在食醋中便会逐渐地产生气泡而被腐蚀掉,并且蛋壳里层的颜色要比表层淡得多。而在蛋亮上涂白蜡的部分因阻止了与酸的接触从而保持了原状。这样,食醋就能把用白蜡在蛋亮上画的图案腐蚀成一幅有趣的雕刻作品。课堂练习判断。
1.在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到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马上就能看到铁钉发生了变化。( )
选择:
1.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 。
A.一样的 B.各种各样的 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
2.( )这种现象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 B.产生气体 C.产生沉淀√AB×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铁钉的颜色和溶液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变化并不一定有这些现象出现;有这些现象出现时也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板书设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活动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是由于产生了新物质的缘故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活动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的一些现象: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2.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