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变小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媒材,能大胆自由运用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且能进行简单的设计组合和装饰,还能用间断的话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但审美和美术创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假如我变小》引导学生探究美术课造型领域的知识,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认识参照物,掌握大与小的对比关系,了解简单的构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了解参照物在大小对比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能够大胆想象,巧妙构思,用故事语言表述丰富的幻想世界。
3、养成从不同角度视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体会生活的乐趣。
三项基本技能:
1、知识技能;
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了解参照物在大小对比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2、情感目标:
大胆想象,巧妙构思,用故事语言表述丰富的幻想世界。
3、价值观:
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体会生活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了解参照物在大小对比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够大胆想象,巧妙构思,用故事语言表述丰富的幻想世界。
2、难点:养成从不同角度视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导:用实物进行比较,引出参照物这个名词,让学生学会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物体的大小,确立大小关系。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橘子),如果谁回答对老师的问题就送给谁。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个桔子是大的还是小的?
生:大 :生:小
师:(再拿出一个小一点的山楂),这个山楂是大的还是小的?
生:小的。
师:那桔子呢?
生:大的。
师:(拿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是大的还是小的?
生:大的
师;那桔子呢:
生:小的
师:那桔子怎么一会儿是大的一会儿是小的?
生:通过比较得出的。
师:对。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词语“参照物”(板书)。当我们想知道一个物体大与小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物体来做比较,那就是参照物。现在请同学们回答我的问题。
我把苹果当做参照物,请问跟参照物相比,桔子是大的还是小的?
生:小的
师:那我把桔子当做参照物,苹果是大的还是小的?
生:小的
师:那苹果跟参照物相比较呢?
生:大的。
师:恭喜同学们答对了。
师:咱们总结一下,通过比较才能区分大与小,大与小的比较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活动一:(四人一组)跟参照物比较大与小,然后上台展示。
师:那现在同学们找一找周围的物体,自己定一个参照物,用其他的物体跟参照物作比较,问一问你的伙伴们是“大“还是“小”。
二 、欣赏图片:熊出没变形记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了熊出没变形记中图片,谁能说说光头强和熊大熊二变小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生:小虫子变成了大怪兽,光头强被大的水滴砸的起不来。小草变大了,光头强很难爬上去。他们的身边到处是危险。
师:作品的立意表现了光头强的什么情感或品质?
生:害怕,后悔,勇敢,不放弃,坚强。
师:你用的参照物是什么?
生:光头强,熊大熊二。
师;:用光头强,熊大熊二衬托了周围事物的大。
师:那咱们用另一种角度来思考一下。
师:这部影片的主体物是什么?
生:光头强,熊大熊二。
师:那你们是用什么来做参照物衬托他的大小?
生:周围的环境。
师:用周围的环境衬托了光头强的小。
师:大家看看画面结构,主体物放在了画面的什么位置?
生:中间,明显的位置。
三、欣赏图片二《格列佛游记》
师:看到这个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生:看到了一个大巨人,小人们怕受到伤害把他固定住了。
师:主题物是什么?他是用什么参照物来衬托出大小的?
生:主题物是巨人,用小人做参照物来小衬托了他的大。
师:好。
师:那么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特征?
生:每幅作品中都有一个参照物,来衬托主题物的“大”或“小”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主体物都放在了画面的那个位置?
生:明显的地方。
师:那咱们创作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把主体物放在最明显的地方。
四、想象和创作:
师:同学们,昨天我做了个梦,猜猜梦到什么了?我梦到自己变小了,蒲公英带我在空中遨游,飘啊飘,飘到了一朵云彩上,我坐在了漂亮的彩虹上,从彩虹上俯视大地,看到了你们可爱的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看到了你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展示图片,假如我变小了)。
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们变小了,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用你的画棒画出来。
五、活动二:向你的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1、图中主体物是什么?
2、用什么参照物把他衬托的更大或更小?
3、假如你变小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