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老王经 知识盘点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老王经 知识盘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8 22: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老王
一、文学常识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是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剧作家、评论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小说《洗澡》、《我们仨》,散文《干校六记》等。
二、重点字词
1.重点字
伛(yǔ) 荒僻(pì)
攥(zuàn) 塌败(tā)
取缔(dì) 骷髅(kū lóu)
滞笨(zhì) 镶嵌(xiāng)
愧怍(zuò) 惶恐(huáng)
2.多音字
méi(没用) chéng(乘车
没 乘
mò(没落) shèng(千乘之国)
3.形近字
载 载客 榻 下榻 怍 愧怍
裁 裁缝 蹋 糟蹋 作 作用
戴 戴帽 塌 塌陷 昨 昨天
筐 箩筐 缔 取缔 讴 讴歌
诓 诓骗 蹄 蹄子 呕 呕吐
框 门框 啼 啼哭 枢 枢纽
眶 眼眶 谛 谛听 伛 伛偻
4.重点词
塌败:塌陷破败。
伛:弯(腰)曲(背)。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体悟:体验和领会。
失群:(人或动物)离开集体。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主顾:顾客。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欣然:愉快地。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追忆:回忆。
捉摸:猜测,预料。
三、重点句子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剖析:这两句话交代了“我”和老王的关系:“我”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坐”和“蹬”是不平等的,我们是主雇关系。一个“常”字交代了“我”照顾老王的生意,这也是老王对“我”感激不尽的原因之一。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基点存在差异,情感交流必然存在“隔”的状态,所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无话找话的“说着闲话”。
2.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剖析:老王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瞎眼不但让他没了乘客,而且招致了别人的诋毁——“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这句话所有的根据都来自恶意的臆测:“大约”——乱猜疑,“什么恶病”——瞎估计。老王除了要忍受独眼、独身、独户的不幸之外,还要忍受“更深的不幸”——起码的做人尊严被欺侮、被凌辱、被践踏!作者以尖利的笔尖刺破温情脉脉的生活面纱,直指生活的疼痛和人性的黑暗,以老王身体、精神的双重不幸促人怵惕,催人反省。
3.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剖析:这里有几个词语,是一部活脱脱的政治史,只从一个三轮车夫的淡淡数语中写出:“失群落伍”、“单干户”、“组织”、“进不去”……经历当年岁月的,知道另外一个词语“单位”的重要性。一个个体是没有地位、不可靠的,只有代表单位或者受单位委派,个体才有了意义,也才有了生存的权力。
4.“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剖析:“不知怎么的”,正是隐语,明明是或批斗或折腾久站又郁闷所致,却说不知怎么的,这也是不想把此文的注意力,转移到制度、环境上去。可惜读者不察其用心,总是在究得其真正原因后,忘却杨绛隐去个中原因的苦衷——此文不想批判社会,只想说说自己的内心愧怍。
5.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剖析:这里的两个“赶忙”含义不同。老王是知道杨绛“转身进屋”的动作意味着什么,这是老王不愿接受的。杨绛并没有理解老王的心情,“免得托人捎了”,则强调非给钱不可。出于一种自然反应。面对老王,作者一心想到的只是赶紧打发他走,而打发老王走的最好方式就是钱物两讫。老王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他之所以拖着“直僵僵”的病体,最后一次来到杨绛家,很显然有他内心的考虑,弥留之际要向“我”一家做最终的告别。然而,他的苦心最终遗憾地为杨绛所误解(或者说是拒绝),使其成为一场简单的经济交易。他与杨绛一家毕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杨绛与老王之间内心深处的隔膜显而易见,双方对他们之间交往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6.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剖析: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本文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前者有责任关心后者。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
四、结构层次
五、主题思想
本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