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单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目标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2 .掌握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影响。
3 .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这个优势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学们,雷神山医院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这背后体现出中国的什么巨大优势? 邓小平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回国后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参与创建了新中国。
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1904--1997)新课探究1、提出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2、首次提出: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3、基本形成:
1987年,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充实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2)内容(主要精神)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3)意义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节选自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动脑筋: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5. 最终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改革之路。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2)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4)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 2007年10月,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2)会议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意义: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1)时间:2012年11月在北京举行。
(2)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主要内容: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八届一中全会)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1)时间: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2)会议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3)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小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 )。
A.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B课堂达标检测D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住房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快速发展和一些地方环境被破坏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课堂达标检测 “在这一段段艰难探索的岁月中,有过很多重大会议。它们是党的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方向。”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的共同主题是( )
A. 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D课堂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