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教材知识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拽出( ) 角逐( ) 挪威( )
吞噬( ) 钦佩( ) 胆怯( )
摄氏( ) diān狂( ) wú宁( )
眼kuàng( ) 坚持不xiè( )
2.给下列的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删( ) 殃( )
珊( ) 泱( )
栅( ) 秧( )
跚( ) 怏(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吞噬:吞食
语无伦次:话讲的很乱,没有条理
B.毋宁:不如
悚然:恐惧的样子
C.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羸弱:老弱
D.告罄:指财务用完
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小心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B.1911年底,英国探险家阿蒙森和揶威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
C.茨威格不给胜利者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书写失败者,是因为作者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D.探险者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内综合实践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
A.储(chǔ)存 怏(yàng)怏不乐
贮(zhù)藏 毛骨悚(sǒng)然
B.步履(lǚ) 姗(shān)姗来迟
厄(è)运 海市蜃(chén)楼
C.凛(lǐn)冽 忧心忡忡(chōng)
遗孀(shuāng) 坚持不懈(xiè)
D.鲁莽(mǎng) 白雪皑(ǎi)皑
羸(léi)弱 踉(liàng)踉跄跄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吞噬 畏缩不前 风餐露宿
B.销蚀 语无沦次 夜不成眠
C.战栗 洋洋得意 精疲力竭
D.癫狂 念念有词 疲惫不勘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B.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他发短信。
C.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简直无所不至。
D.转眼间,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真是满城风雨。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高靖朝的土鸡蛋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5.有同学想了解伟大人物小时候曾经历的磨难。(1)请你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们推荐高尔基的《童年》。 ①作品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任选一点即可):
②阅读感受:
(2)请简要地写出《童年》中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情节的体验和感悟。情节: 体验和感悟: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接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项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6.斯科特上校的日记表明了
7.斯科特将“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8.斯科特遗体的姿势是怎样的?这表明了什么?
9.为何要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10.最后一段文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阅读演练 (福建厦门)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古德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 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況的心事和渴望。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 ④“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世纪70年代起,它就被栽植在世贸中心5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的讯息。与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 ⑤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首异处”,剩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国。 ⑥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这棵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國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 ⑦“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10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圃管理人员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 ⑧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然保持一定角度。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敢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后,“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 ⑨2010年12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些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会破坏园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遺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合影,将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 ⑩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展,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寥。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11.文章①②两段详细写了山毛桦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者”。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①②段的作用。
12.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请结合第②段品析A句。 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
(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③段B句中“树的语言”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13.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断头树也有春天”含义的理解。
14.请结合本文和链接,以“生命的不平凡”为主题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链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威.....“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谈生命》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简约写作 了解了斯科特一行的伟大悲壮的事迹,?请给他们的团队写一则颁奖词。
参考答案
教材知识自测
1. zhuài jué nuó shì qīn qiè shè 癫 毋 眶 懈
2. shān 删除/shān 珊瑚/zhà 栅栏/shān 蹒跚; yāng 遭殃/yāng 泱泱大国 yāng 秧歌/yàng 怏然。
3.C
4.B
课内综合实践
1.B 【解析】 “蜃”应读“ shèn”
2.A 【解析】 B项,沦─伦;C项,粟─栗;D项,勘─堪。
3. A 【解析】 B项,“耳提面命”是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C项,“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D项,“满城风雨”原指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后比喻某一件事传播很广,到处都议论纷纷。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4. A 【解析】 B项,句式杂糅,删去“的销售”或“通过”;C项,语序不当,“倍受”调在“广大”之前;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为“不但”“而且”。
5. 示例:(1)①阿廖沙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从小心地善良、是非分明、能爱能恨。他勤于学习,吃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②阿廖沙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即使在穷途末路中也要笑着面对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激励着我,让我学会了笑对人生,笑对困难。
(2)情节:阿廖沙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体验和感悟:外祖父的残酷、自私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的品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情况,课标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切忌只背诵一些所谓的“名著知识”。
6.他心中惦记着祖国民族、朋友、妻子,有着无私的爱。
【解析】 从全文看科斯特的信是给他一切所爱的人写的,有朋友,有妻子等,他的信表达了祖国和亲友深沉的爱。
7.(1)斯科特的冷静、坚韧的性格。
【解析】 这是在临终时写下的话,改动说明了冷静。
(2)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这表明了斯科特爱护同伴的品质和临难的从容。
【解析】 科斯特关爱同伴的品质和临难的从容,通过临终的细节突出了出来。
(3)突出“他们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写出人们对他们的敬仰,而国王是英国人民的代表。
【解析】 国王的下跪从侧面突出了斯科特等英雄的高尚品格的巨大感染力,表现英国人民对他们的崇敬。
(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身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段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点题作用。
【解析】 这一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又是结尾段。作用是揭示主旨。
阅读演练
1.内容上:①②两段写我小时候和树的亲密关系。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惊叹”于树里隐藏的故事,才能“读懂”树的语言,才能“理解”树的世界。
结构上:为下文重点写豆梨树做铺垫,埋下伏笔。正因为有与山毛榉树的亲密接触,才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豆梨树的世界。开头段的作用一般在结构上是总领全文,为后文做铺垫等。
【解析】 开头两段为下文作了铺垫,否则后文情节就不能顺利展开。
2.(1)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树和我的亲密关系。(2)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解析】 (1)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要答出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2) 正确书写得满分。
3.(1)第一层本义:断头树两度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2)第二层引申义:断头树顽强的生命意志使它上升为“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成为人们传达感恩、鼓励、关爱的象征。
【解析】 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中“春天”的“本义”和“引申义”。
4.提示:能够联系本文中断头树的几次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体现生命的不平凡,能够联系链接,写出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写出不屈服于生命中的“破坏和毁灭”,才会诞生不平凡的生命。
【解析】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全文和链接”,不能泛泛而谈。
简约写作
示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绅士,虽然他没有帮助他自己的国家获得第一的荣耀,但是他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他本可以毁掉书信,并冒充第一,但他没有,当燃料快要用完的时候,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同伴,而是和他们共进退,他不会抛弃任何人,他可以悠闲的在家中看电视,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去散步,可以让别人冒生命危险去极点,但是,他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他选择了自己。正如他所说的:“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他显示出了英国人的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以往,能以坚韧不拔的伟大的毅力去面对死亡。”我们,真的应该对这位失败的勇士,致敬。他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该所学习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颁奖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