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苍松翠柏>[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苍松翠柏>[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06-10-23 12: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苍松翠柏
第二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 术 八年级上册
莆田第七中学   何文寿 制作
潘天寿
提问:对比一下,两幅作品的画面在意境上给你什么明显不同的感受?
1.分析一下,为什么两幅作品会给你这种感受上较大的差异呢?
2.你觉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笔墨技巧表现对象,传达不同精神寓意的特点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2、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一: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三: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2)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3)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4)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二: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1)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2)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1、作画步骤:
(1)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2)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松树是山水画中应用最多的树木之一,无论是旷野还是山巅,都生长有松树。松树还可以作为主体形象表现。画松树应先抓住三大特征:一是树的枝干有块鳞形裂纹;二是枝干如游龙,横向伸张;三是树叶退为针状。
作画时先画树身,勾出树干后即圈鳞斑,圈勒要有大有小、虚实的变化,不宜过大,否则树干会显得松散。圈勒要一气呵成,以求气势的畅达。后画树枝,画枝可取用左右横势,开长舒展。通过高低、长短、曲直的变化,就能写出松树婀娜多姿的体态。然后勾勒松针,松针的组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扇形,一种是轮形。扇形为左右展开,舒展的幅度较大,表现较为自由;轮形为松针聚集在一个中心点上,形成一个“圆轮”,因为形态较为固定,所以变化受到限制,表现力没有扇形那么强。
山石,是山水画最基本的内容。一块山石的完成,要经过勾、皴、擦、染等几个基本步骤。
一、勾--首先要胸有成竹,纸上勾出的石头实际是心中构思的反映。勾石的顺序是先左后右,小的石块可由两笔勾成,大的石块可由三笔或三笔以上勾成。勾石的线条不能太简单,需有曲折、欹正的变化。否则不是在画山石而是砖块。
二、皴--以一种基本的皴法,或批麻皴,或斧劈皴,皴出山石的立体结构,同时也皴出山石的纹理起伏变化。皴笔要简练,不宜过于密集,否则笔法就显示不出来,墨色也容易呆腻。
三、擦--用干枯的笔肚,依据山石的阴阳起伏稍加轻擦。擦是皴的一种补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体感和立体感。一般先皴后擦,也可一并进行。
四、染--用淡墨,依据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显出立体感。作为整幅山水作品而言,染还能调节石与石之间的空间感。
山石的画法
描绘风景,通常叫风景写生,在中国画中将它归到“山水画”的范畴内。古代画家对不同的山的形状、纹理的表现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总结。逐渐形成了许多类型的“皱法”。皱法是指各种类型山石描绘的笔法。
在速写训练中,对山石的表现应从学习传统的各种皴法入手,这里主要介绍折带皴、披麻皴、荷叶皴、斧劈皴、解索皴等几种山石表现方法,另外有许多山的纹理的表现,还要我们在速写训练中进一步地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