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之石壕吏课件(14张PPT+课前音乐+范读+动画)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之石壕吏课件(14张PPT+课前音乐+范读+动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9 17:41:13

内容文字预览

(共14张PPT)
唐诗三首
1
24

《石壕吏》 杜甫
杜甫:《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唐诗三首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
对于人生存状态的关怀

学习目标







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01.
字 ,自号 。
别于杜牧,称“老杜”。
02.
诗风 ,语言精炼传神,后世尊其为 。
03.
其诗作反映了 , 的变化进程,号称为 。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沉郁顿挫
“诗圣”
唐朝由盛而衰
“诗史”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LOGO

安史之乱
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安禄山、史思明
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石壕( )吏( )
háo

老翁逾( )墙走
妇啼( )一何苦
三男邺( )城戍( )
老妪( )力虽衰
急应河阳役( )
犹得备晨炊( )
如闻泣幽咽( )



shù


chuī


叙事诗
疏通?研读
1.文章开头四句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哪句预示有 一场灾难降临?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遇到有差役趁着夜色来抓人。老头(听到声音)便越墙逃跑了,老妇走出屋去应门。
2.为什么要夜晚来捉人?
开端
差役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痛苦。

疏通?研读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差役的形象是怎样的?
※ 2.这段话在构思上有何巧妙之处?(表现手法)
发展
暗示手法反衬差役的面目狰狞。
换韵的办法显示老妇思想情感的变化。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疏通?研读
(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不过是苟且活着,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是)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请让我今晚跟你们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上)准备(明天)早晨做饭。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
1.老妇的致词分为几个层次?说了哪些苦楚?
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应征之苦
发展、高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等到)天亮登程赶路时,只有同那个老头告别了。
疏通?研读
1.“如闻泣幽夜”是指谁在哭?暗示了什么?
2.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有何作为?

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避免主观色彩,不发抽象议论。


故事本身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
蕴含在叙述 中的复杂情感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结局
1.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是以什么顺序和线索展开叙述的?
归纳总结
捉人
时间顺序
诗人的行踪为线索



暮→夜→夜久→天明
2.板书:

时间顺序
线索:诗人的行踪
《石壕吏》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
主旨
巩固拓展
1.保留原诗神韵,如精彩的描写、真切的抒情等。
2.抓住叙事线索,展开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情节。
视角的转换
1.多多读,直到会背会默写这首诗

让你开心:
2.最好让另外两首诗到达同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