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人物与环境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人物与环境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4-09 10: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人物与环境》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邻域的课程.
本课旨在通过为人物造型添加不同服饰和背景,改变人物方向,表现不同的绘画内 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重点培养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感知画面环境,人物活动和画面美感的不同,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丰富与快乐,进而提升绘画表现能力.
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画面主体和背景的表现有了系统而完整的认识,为此后开展《我们的社区》《放学了》等人物主题创作课程打好基础。所以,本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绘画创作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 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想象,选择拼摆和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有机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以及背景的情趣性。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之前学习过《下雨了》《洗澡》等课程,了解如何用基本形表现人物特点, 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动态的生动和趣味,都为本课的学习与创作奠定了基础。在课前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搜集动画形象以及不同的场景,或者绘画服装,发饰和环境的图片,作为学习的资源补充,更好的让学生自主研究,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六.学生材料准备:
空白人物造型,固体胶,水彩笔或其他涂色工具。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看一看
激趣导入
猜猜机器猫在干什么呢?
白板出示机器猫形象.
开动脑筋,想想机器猫在做什么?
通过卡通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更好的进行美术学习.
二.探究环节
1.出示课本中左图人物形象,猜猜他们在做什么?
白板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举手回答问题.猜测人物动态。
通过空白人物图片,引导想象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2.师小结:人物与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绘画内容。
屏幕显示小结内容,学生直观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观看大屏幕的教师小结。
通过教师小结,让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即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并以大屏幕显示,加深记忆和理解。
对比:猜猜第二个人物动态在干什么?
相同点: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相同点在哪?
不同点:再找找不同之处在哪呢?
小结:人物与环境不仅添加环境,还要添加恰当的服饰,色彩与方向。
出示人物动态图,并运用电子白板旋转方向,让学生大胆猜测。
屏幕出示作品让学生找一找相同与不同。
3..教师小结:人物与环境要想和谐统一,不仅添加环境,还要根据环境选择恰当的服饰,方向,色彩等,画面才会更加完整。
学生大胆思考并回答,开拓想象能力。
通过对比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看待事物要整体的原则。使学生对本课更加理解和喜爱。
我当小老师:出示三张背景不同的作品,让学生选择哪副表现的更好?
讨论:如何添加环境才能使画面效果更有创意?
出示作品让学生选择。
交流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题目。
教师小结:绘画背景要丰富,具体。色彩搭配合理。
举手发言,上台选择优秀作品。
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1通过小老师环节,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调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讨论环节,加强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欣赏优秀作品
1.出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赏析。
2.说出认为人物与环境关系表现最有创意的作品。
伴随悠扬音乐去欣赏学生的作品。并且简要用语言描述作品。
用心欣赏并感受评价优秀的作品。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潜力和条件。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师示范
出示课本中的人物,由学生上台给他选择合适衣服,师生共同添加背景,展示完整范画。
运用电子白板将人物拖拽至屏幕上。
由学生上台选择服饰。
教师率先添加背景,学生再进行添加。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绘画作品。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作品。学生观看教师示范。
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与电子白板的互动。体现学生与多媒体的互动,体现互动式教学,既能激发学习兴趣,有能活跃课堂气氛。
五.学生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给与点评。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大胆想象,表达内心感受。
通过学生创作,让学生着重表现背景环境的不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六.展示评价
请画好的同学到讲台,高举自己的作品。
自评:说说自己创作的思路。
互评:你认为哪副作品人物有环境关系表现的更有新意?
师总评:总结评价,指出改进方向。
邀请画好的同学站到讲台前,我们一起欣赏。最后总结学生的作品,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多角度,多元化去评价学生。
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评述能力,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
七.课后拓展
总结本课。环境重要吗?美好的环境令人心驰神往,污染的环境则令人痛心,让我们携手一起保护家园的环境吧!
出示美好环境的图片和污染的环境照片,让学生有直观鲜明的对比,凸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用心感受,体会美好环境的舒适,和污染环境的肮脏,进一步升华情感。
通过课后拓展,从微观环境到宏观环境的延伸,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同样重要,也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与呵护!
八.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给同样的动态的人物 添加不同的服装与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掌握利用环境衬托人物活动的绘画方法。主要的难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多角度变换形象,添加合适的服装和环境,虽说是表现人与景的关系,但是难度却不小,因为学生的想象和表现是发散的,每个孩子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每个人对于环境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学生要在富有创意的联想环境的同时用绘画的语言提炼概括,在大胆想象客观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表现。对于教师来说整节课教学感触最大困扰是,如何让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这一点我是采用了出示人物形象,学生根据动作和服装猜测背景环境的游戏实现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的想象引导采用了学生亲自做一做动作、组内合作讨论学习、创意生活图片的启发等一系列方式层层递进来完成的,虽然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但是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当多,这也是为了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做出的努力。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除了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创作灵感,对环境情感升华至现实生活中,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和谐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