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思考1.借助学具的操作实践活动,鼓励并让学生体验分法的多样化。
提出问题:提倡分法的多样化,是否要利用乘法知识来提炼出最优化的分法?
思考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提出问题:虽然已经提出了“需要把每次分的过程都摆出来”的活动要求,但仍有学生只会摆出每份几个的结果,不会摆出分的过程,如何正确引导?
思考3.提倡让学生不断尝试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想法的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如何引导二年级学生的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并且懂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已有生活认知: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常操作学具和画图,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画图表征的能力。其次,学生平时就有“在分东西时,要使大家都满意就得每人分到的东西数量一样多”的生活经验,这有助于学生较快的对本节课教材情境进行解读。
思维特点: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意义还只停留在每份分得一样多的表象,实际操作时也只是会分出结果,但不会表达分的过程。那么,如何利用操作实践,让学生积累平均分的数学活动
( http: / / rj.5ykj.com / "
\t
"_blank )经验,并会用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从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⒉终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在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⒊过程与方法。通过“巧虎生日”的具体故事,让学生经历三个数学活动。(1)“分桃子”: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分得一样多的方法最公平。(2)“分萝卜”:让学生借助学具来分一分,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3)“分骨头”:在前面两问题的基础上让孩子
( http: / / rj.5ykj.com / "
\t
"_blank )们尝试用画图来解决分骨头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图像表征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感知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三个活动由分实物到学具再到画图,让孩子们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让孩子不断积累分物活动的经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59页“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看懂别人的画法,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
图片、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出示情境图,激发读图欲望。
2.引导读图,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性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用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
多元探究
活动一:分桃子
师:我们先来帮助巧虎给小猴分桃子(出示2只猴子和4个桃子)。4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样分呢?
1.同桌讨论。
2.学生汇报。
3.指导探究:哪种分法公平,两只小猴都满意?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潜移默化地渗透平均分的含义,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活动二:分胡萝卜
1.引导读图,捕捉数学信息。
2.出示活动要求:
(1)3个圆片代表3只小兔,12根小棒代表12根萝卜。
(2)同桌交流:分萝卜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
5.学生上台板演。
6.教师小结:
虽然你们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结果都让它们特别的满意,因为它们分完后,每只分到的数量都怎么样?(一样多)那么,像这样刚好分完,每份又分得一样多的方法在数学中把它叫做“平均分”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在探究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分法的多样性。
学生不但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还懂得了分法的多样性。】
活动三:分骨头
1.引导读图,捕捉数学信息。
2.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
4.学生上台板演。
5.讨论画图方法。
6.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8.讨论交流书本P58的第3种画法。
9.播放微课并反馈
10.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同时,通过微课展示,让学生学会看懂并理解他人的记录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进阶练习
巩固感知
大显身手——拓展题:把12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
1.要求:用喜欢的图形在表格里画一画,画完再填空。
2.小组分工合作,先讨论、填写学习单再认真观察。
3.全班交流分的结果。
4.观察与思考:同样是12个橘子,分的份数越(
),每份的数量就越(
)。
5.小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3次分物活动后,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巩固练习,再次感知平均分的意义,更深刻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畅谈收获
总结全课
1.学生畅谈收获。
2.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整理回顾本节课开展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
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