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9 15: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小组互助 分组展示 阅读指导(怎么读五言绝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根据课本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3、通过对古诗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 你们积累了哪些古诗,谁来背一首听听?)
一、从“楼”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观看一下我们的大屏幕,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生:高楼)是的,它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高楼,林林总总各式各样,但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点:都是由钢筋水泥建造的,但是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古代的楼,看看图,它是用什么建造的?(生:木头)所以楼这个字有—木字旁。 孩子们,古时候的楼大多是木楼,现在呀,改用更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来建楼了。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介绍一座因一首诗而被人熟知的楼,它的名字叫做“鹳雀楼”。(指导学生书写,重点雀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雀,注意字的笔顺和结构。(雀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小,下面是隹字旁)
因为鹳雀经常停留在这座楼上,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鹳雀楼”(谁来读?词儿连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王之涣的脚步去登一下“鹳雀楼”。
二、指导朗读
1、现在请大家用你们最饱满的声音大声朗读,当然你可以自读也可以同桌互读,但是在读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小要求:将你们认为最容易读错的字词标下来,一会老师找同学当一下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现在开始。
2、字音读准了,那你能读出节奏吗?请听老师朗读一遍《登鹳雀楼》,在老师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找找朗读的规律,尤其注意一下朗读过程中的重音和停顿。
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是五言绝句,绝句最讲究的是押韵和对仗工整,所以读的时候也要一句上一句下相呼应,你再听听看,看还应该怎么读。能像老师这样读吗?谁来读?
三、鉴赏诗歌
核心问题:诗人在登上鹳雀楼之后首先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你能在诗中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1、白日依山尽(读慢)(生:太阳和山)你能用具体的词语来描绘一下太阳和山吗?(生答:日和山)
白日:白代表西方,白日代表西边的太阳(展示图片)
山:连绵起伏(展示图片)
依,靠着、挨着的意思。
尽,完。
(1)诗中说是什么日?(白日)白日指的就是——西沉的太阳。那你能形容一下即将落山的太阳吗?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山)这是一座——连绵起伏的山。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连绵起伏,希望大家能够积累下来。
(3)这轮白日和群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再读一读!(生:依,靠着,挨着)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黑板上画出这一轮挨着群山的白日,谁来挑战一下?(画得非常准确)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傍晚的太阳渐渐怎么样了?(生答:落下去了)它是怎样落下去的呢?(生答:慢慢的,靠着群山),此时的太阳挨着群山,但是时间继续流逝,这时候的太阳会怎么样啊?(生:完全看不见了)
(4)那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再上来,画画此时的太阳应该在哪里?
是呀,红红的太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见了,你画得真棒!
2、黄河入海流(读出气势)
朝西看,诗人看到了“白日依山尽”,朝前看,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生齐: 黄河入海流。)
a.
(出示图片)请大家观察一下黄河水是怎样的呢?(生:河水流得很急,很快,不停地流着)是呀,黄河水不停地向前流着,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奔腾不息。
b.黄河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地向前流着,要流到哪里去呢?(生;大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诗句中,哪里告诉我们的?(入海流)哦,“入海流”就是“流入海”。
c.老师经常说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和作者的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通过作者对于夕阳和黄河的着重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山河的赞美和喜爱)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气上扬)
过渡:站在这么高高的鹳雀楼上,此时,他有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大家知道吗?请大声读出来(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么王之涣究竟想要什么呢?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生:想要看得更远)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更远的地方就是诗中的千里目,“目”原来是眼睛的意思,在这里是指用眼睛看。)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千里目难道仅仅指一千里以外的地方吗?(不是的,他指的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诗人为了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生: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更就是——再的意思。
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就可以读出诗人强烈的愿望了,谁来试一试?(评:老师在你的语气中感受不到你想看很远很远地方的愿望,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来读一下呢?快一点的,急切一点的,同时语调要上扬,表现出诗人更为强烈的欲望)谁能再尝试一下?
诗人王之涣通过这两句诗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课件出示:站得高,看得远)
四、诵读诗歌
1.孩子们,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行,20个字,却描绘了夕阳西下,诗人登楼望远所见的壮美景色。 自己再读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今天,我们跟着大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看到了悠远壮丽的风景,透过诗句中的文字感受到了不断向上的力量。老师现在想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来背诵这篇古诗,大家能做到吗?
五、收束全文
孩子们,古人通过诗文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感受到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在李绅的《悯农》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在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品味到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同样在这首诗中,大家感受了什么呢 (王之涣的博大胸襟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他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课后,大家还可以再读一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去体会他的另一番情感!
六、课外作业
1、把《登鹳雀楼》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用上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积累诗人王之涣的另外一首古诗《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