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两首-咏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古诗两首-咏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9 15: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柳》
教材与学情分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者,歌也”。“咏柳”,即歌咏柳树,为柳树唱赞歌。此诗节奏明快,声律优美。写春天之美景,用“活写”的手法,比喻、拟人信手拈来;《咏柳》只歌一物,描绘精准,想象合理,表达奇特,形象生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股市的学习方法已有一定的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用:一为朗读,二为想象,三为背诵的三部曲。引导学生朗读要注意节奏明确,读出诗情诗韵;想象要与插图、朗读配合,充分想象,自由练说,互相启发,感受春之美景;引导学生在背诵中深入感受、体会,陶醉春景春意。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碧、绿、妆”等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尝试说明古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好处。
4.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领略春天自然景物之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会读本课生字,认识并会写“碧、绿、妆”等生字。
教学难点:能说出古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尝试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想象春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导语: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积累了好多古诗词,是吗?
2. (课件出示诗句),师生对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 师:咱班的同学真厉害!都能对上来。
4.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刚刚咱们对的诗都和什么季节有关?(指名回答)
二、走进作者,感悟诗意
1. 导语:这节课就请我们跟随诗人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
2. 介绍作者:贺知章,你们听说过吗?(生举手回答)
3.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贺知章是唐代大诗人,字季真。
4. 师:不错,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有关贺知章的资料,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5.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他广为传颂的一首诗《咏柳》
6. 师:“咏”是一种生字,怎么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出示生字:咏)
7. 生:把“游泳”的“泳”三点水旁换成口字旁就是“咏柳”的“咏”。
8. 总结: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不错!
9. 生:“咏”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右边是“永”,表示读音,左边的口表示用嘴巴来说,记的时候可以记作“口+永”。
10. 师总结: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这个字也不错。他刚刚还提到咏是形声字,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与什么有关?(跟说话、嘴巴有关)
11. 引导学生理解“咏”的意思?(赞美、歌颂)
12. 师:那我要赞美春天怎么说呢?(咏春);赞美梅花?(咏梅)
13. 师总结:同学们真厉害!都答对了,这就叫举一反三;咱们学习生字就要这样子,不仅要理解它的意思,还要学会运用哦!
三、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 出示自读要求,生初读古诗。
(1)师:在这首诗中,诗人要赞美的柳树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读读诗句。
(2)指名朗读自读要求
(3)先自读学习,后小组合作讨论诗意
2. 全班交流,解答疑难
(1)师:刚才各小组讨论得十分热烈,我们分享学习的成果。
(2)师指名读诗句,其他学生作小评委。
(3)引导学生找出诗中多音字。(生回答)
(4)似读s`I,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5)再次指名读诗,读出诗的节奏。
(6)指名画出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3. 逐一突破,理解诗意
(1)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2)师:“碧玉”的意思是什么?(指名回答)
生:碧玉就是碧绿的玉。(引导学生补充)
生:碧玉的碧指的是绿色,也就是柳叶,所以是绿色的柳叶。
(3)指名读第一句,领悟诗意。
(4)师:谁能解释“一树高”的意思?
生:我觉得应该是和树一样高,形容树很高大的意思。
(5)师:还有疑问吗?
生:那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一高树呢?(引导思考,回答)
生:为了古诗最后的韵味,所以不是一高树。
(6)师出示“高”“绦”引导学生思考
生:韵母一样。
(7)师:原来诗人说一树高而不是一高树,师为了押韵,其实这是古诗中常用的倒装。是为了诗尾的押韵。
(8)师指名在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押韵。
师出示古诗并标注押韵的字,指导生再读古诗,注意读得饱满。
(9)指名读第三句,理解“裁”的意思
(10)生:裁就是剪裁之意,(引导学生上台演示动作)
师:这首诗中,谁裁出了什么?(小组讨论)
生:春风裁出了柳树碧绿的枝叶。
师:问题都解决了,同学们真厉害,我们读读、想想,讨论讨论就把这首诗读懂了。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古诗。
(11)引导学生思考,适中的柳树留下的印象。
生:诗中的柳树是碧绿的,是亭亭玉立的,是枝干粗壮,非常高大的。师:同学们读出了画面感,难怪后人这样评价贺知章的这首诗,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评价的呢?(课件出示,指读)
(12)播放音乐,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画中。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沐浴着春风,来到田野里,来到小河边,一片绿色扑面而来,深的,浅的,浓的,淡的,绿得那样妩媚,那样动人,绿得连空气都染上一抹绿的味道。忽然,一株高大的柳树,映入眼帘,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把你看到的画面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13)指名说说看到的画面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下你看到的美景吧!先来说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生:一棵高大粗壮的柳树,亭亭玉立,春风吹过树梢,柳枝的枝条随风摆动
师:这么漂亮的柳树,老师听出了你的喜欢,来读读前两句诗,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的呢?
生:微风吹过,柳枝翻飞,柳条摇曳,沙沙的声响如同阵阵海浪,四下里仿佛听到了浪花拍打江石的声音。
师:可以看出你对柳树也非常喜欢,你也来读读。
(14)师总结:柳树绿得如此美好,如此可爱,难怪诗人贺知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5)师: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忍不住联想到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件出示对比画面)
(16)师:读着诗人如此奇妙的想象,眼前有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引导生讨论并回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春风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帮柳树姑娘剪了一头柔软的绿发,柳树姑娘变得更漂亮了。
师:多么神奇的春风姑娘啊,谁再来读读后两句,读出它的神奇。(指名读)
(17)引导学生想象所看到的画面
师:我感受到在你的眼里春风姑娘太神奇了,来读读你的赞叹!(生读后两句)
师:同学们,你们看,原本碧绿的柳树,柔嫩的柳枝,嘻嘻的柳叶都是春风姑娘给裁剪出来的。
师:你看作者用了一个“裁”字,就把春风姑娘给写活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春风姑娘忙碌的身影。像这样,把一种事物当做人来写的手法,我们称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18)出示自读要求,圈画出诗中用得到的字、词,小组讨论其好处
师: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你觉得哪里用的最好?
生:“妆”用的好,柳树原本不能动,“妆”字就好像是柳树在装扮自己。
师:和刚才的“裁”一样,当做人来写的。
师:作者把柳树和春风当做人来写,写活了。
生:“碧玉”写的很好,贺知章把柳树比喻成碧玉,让我们感受到柳树的嫩
绿。
生:“似剪刀”写得好,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来写。
(19)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师:“似剪刀”其实是一种比喻句,文中还有吗?
生:“绦”也是碧玉句,把碧绿的柳枝比喻成绿绸带。
(20)师总结,古诗中用到的碧玉、拟人手法还有很多,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有关诗句。
四、书写指导
碧:石字底;一个王子和一位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
妆:右边是“女” ,区别于形近字“壮”
绿:注意“录”的下部不是“水”
五、课后作业
1. 搜集其他古诗中用到比喻、拟人手法的诗句
2. 根据《咏柳》这首诗的诗意,尝试描绘出一幅春景图。
板书设计: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比喻
修辞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