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反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和化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
水彩笔、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同学们,喜欢儿歌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说儿歌《数青蛙》,比比看谁说的好。(学生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2、谈话导入: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新的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
二、深入探索,获取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1、
请同桌两人拿出20支水彩笔,请你们每次拿出相同的支数,看看几次能拿完,谁大家来试一试?
2、
学生动手拿水彩笔,教师相机指导:你还有其它的拿法吗?
3、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老师把你们刚才的方法总结在了这个表格里。()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表格,回答问题,从上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是多少?(学生反馈:每次拿的支数越多,可以拿的次数就越少。)
4、
教师总结:每次拿的支数和可以拿的次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次拿的支数越多,可以拿的次数就越少;相反,每次拿的支数越少,可以拿的次数就越多,但总支数不变,也就是每次拿的支数×可以拿的次数=水彩笔的总支数(不变)。板书:每次拿的支数×可以拿的次数=水彩笔的总支数(不变)
活动二:摆一摆
1、
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非常赞赏你们这种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下来,我请同学们用2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2、
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拿出24个小正方形,试着摆一摆,把你们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好吗?
3、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4、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5、
(出示PPT),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6、
教师小结:长方形的长缩小,宽反而扩大,并且长×宽=面积(不变)。板书:长×宽=面积(不变)
3、
小结规律,深化理解
1、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表中的这些变量有什么共同点?
2、
学生思考,汇报结果。(同学们真棒,自己总结出了反比例的意义)
3、
教师小结:(展示)像每次拿的支数和可以拿的次数、长方形的长和宽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不变,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的关系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吗?
4、
讨论:你认为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要看哪几个方面?
(一要看这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二要看它们的变化规律,三要看他们的积是不是不变
)
5、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反比例?
4、
应用新知,复习巩固
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接下来,老师这有几道题要考考你们,看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口头表达能力最强。(出示)
1、用下列给出的条件,说一句话,使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为反比例。
(1)做操的人数、每行的人数、行数
(2)百米赛跑、速度、时间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打一份文件、打字的速度、所用时间
2、下表中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3)圆的直径和它的周长。
(4)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5)糊纸盒的总个数一定,每人糊的个数和人数。
(6)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7)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判断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为什么?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1、为了让同学们准确判断反比例关系。老师想让你们把判断反比例的方法编成儿歌。这首儿歌就是:(学生编儿歌)判断反比例,关键看三点,两量相关联,变化有规律,一量在扩大,一量在缩小,两量积一定,它是反比例。
2、同学们,我们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六、课后作业。(见学案)
板书设计:
反比例
每次拿的支数×可以拿的次数=水彩笔的总支数(不变)
长×宽=面积(不变)
…
…
…
χ×y=k(不变)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