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第三幅图反映的朝代是( )
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创立和开始失去积极意义分别是在哪一个朝代( )
A.唐朝、清朝
B.隋朝、明朝
C.隋朝、清朝
D.唐朝、明朝
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
A.西汉和明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秦朝和清朝
4.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5.学完明朝君权加强内容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6.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郑和下西洋前后共有八次之多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7.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 )
A.契丹、党项族
B.藏族、回族
C.蒙古族、满族
D.汉族、维吾尔族
8.两汉时期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了宋代官员必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官员就必须跪着,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官员的地位越来越低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9.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概括准确的是( )
A.加强思想控制
B.促进文化发展
C.加强思想教育
D.推行儒家文化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
A.荷兰 B.俄国
C.英国 D.葡萄牙
1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驱逐殖民势力
B.加强专制统治
C.维护国家主权
D.巩固清朝海防
12.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不恰当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
14.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清朝时,负责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有( )
①伊犁将军 ②班禅、达赖 ③驻藏大臣 ④军机大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下列关于西藏的历史,叙述错误的是 ( )
A.吐蕃与中原王朝“和同为一家”
B.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划
C.顺治册封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D.清朝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7.连续剧《乾隆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乾隆帝有关的史料,下列史实可供推荐的是( )
A.册封达赖喇嘛
B.组织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C.设伊犁将军
D.设台湾府加强海防
18.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有( )
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②组织雅克萨之战 ③平息倭寇之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清朝设置的管辖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乌里雅苏台将军
C.驻藏大臣
D.台湾省
20.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21.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2.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
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2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24.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这一项是( )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
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5.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
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
26.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3分)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2分)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
比较图一和图三,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2分)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2分)
材料三 “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签,目前(2017 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分国际组织合作协议。
——摘自新华网
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作用?(2分)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据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还留人。
——清朝一读书人的文章
材料一反应了明朝中央的官制有哪些变化?(2分)
明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4分)
清朝时期君主集权到达顶峰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的那位读书人因为此诗被斩,这一事件说明清朝实行什么样的文化政策?(2分)这种政策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所产生的共同的恶劣影响有哪些?(2分)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B
B
C
C
B
A
A
C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C
C
B
A
D
A
C
B
C
C
二、综合题
26.(1)人物:张骞(汉武帝)、玄奘或鉴真、郑和。
(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机构:市舶司。
(3)变化: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或西汉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宋明以海路为主。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作用: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之处: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互通有无等。
27.(1)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政治方面: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实施廷杖;文化方面:八股取士。(写出任意两点)
(3)军机处的设立。
(4)大兴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社会知识分子;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写出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