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篆刻就是篆书这种字体加上美术的构图通过雕刻这种行为刻成印章的综合艺术
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
篆刻
篆刻的分类
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
白文印
朱文印
肖型印
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姓名印
斋馆印
收藏印
边款
篆刻的材料
這裡介紹的是適宜青少年學刻用的普通石章
一 青田石:產浙江青田。最名貴的是「封門青」凍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二 壽山石:產福建壽山。最名貴的是「田黃」,價同黃金,呈黃色半透明。三 昌化石:產浙江昌化。最名貴的是「雞血石」。因石質紅斑鮮艷如雞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鐵質的砂釘、易傷刀刃。 其它還有浙江寧波的大松石、山東掖縣一帶的菜石、磨刀石(又稱羊肝石)及目前開採的石源,很多採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紋,還有以蠟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細選擇。
青田石
篆刻材料_石料
寿山石
田黄石
鸡血石
篆刻工具
篆刻工具
執刀法
執刀如同執筆,一般是無定法的。各種執刀都有利弊。無非是適應刻者的習慣。看篆刻作品的好壞,並非觀摹操作表演。但採用適合自己習慣的執刀法可有助於刻好印。編者喜歡採用的執刀法,如同執鋼筆。一般青少年都易接受。是以拇指、食指、中指執定,無名指、小指輔於中指之後,角度約45 。靠上述三指的關節收送,由右下方朝左前方刻去,運刀方向不變,像打拳一樣便於向外發動。熟練後還可變換刀刃角度、方向,隨意運刀加工細節之不足。
执刀法(1)摑刀式:
用手緊握刀幹,五指外裹而向內用力, 刀鋒內斜,如握拳狀,刻時自前方向懷內刻,這叫做 「全摑式」。 另一種是「低摑式」,以食、中、無名、小指握住 刀幹,大拇指與四指相對,抵住刀幹,如此,握刀的力量更實更大,刻起印來 ,當然就更方便。這種執刀的方式,適於刻大印 和氣派磅礡的寫意印,但不適 於刻小印或是精細的印,齊白石先生便是用此方式執刀刻印
拽刀式:
與寫字執筆方式相同,以拇指食指中指 三指相對,撮住刀幹,以無名指抵著中指,小指抵著無名指,刻印時的方向與摑刀式相同,自前方向內刻。無名指在刻製時可以緊貼印石邊緣,使力量容易由大食中三指貫注於刀鋒。而小指則可於每一筆刻劃就後,將石粉掃於已刻的空隙間,這樣,可以使印面上的字跡黑白分明。 這種方式適用於刻製一寸左右大小的印章,因為指與腕的力量在這種執刀方式下,可以得到高度的發揮,所以,古人便把雙鉤是的執刀法列為刻印執刀的不二法門,歷代篆刻法採用這種執刀式的人最多,浙皖兩派多用此法,近代印壇巨擘吳昌碩先生也是用此執刀刻印。
推刀式:
和執硬筆(原子筆、鋼筆)的方式相同,用大、食、中三指自刀幹四周撮定刀幹,自懷內的方式向前推出,這叫做直推式;如果橫推,就叫做平推式。 這種執刀的方式,刻平直的筆畫容易得到很好的效果,刻精細的印也可以,所以採用的人很多,自硬筆流行以來,用這種方式刻印的人越來越多了。趙之謙刻印用直推法,黃牧甫刻印用平推法,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尤其是邊款,看出他用刀的方式。
冲刀法的执刀方法可以用五指、三指、握拳式三种方法,其特点是刀刃在印石上以冲走运行的方式镌刻线条。在运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起刀、行刀和收刀的表现方法和要求。 ①起刀:用刀角自右向左入石,刀柄与印面呈三十五度角状。 ②行刀:刻刀运行时,要控制好角入石的深度,运刀要保持运力平稳,不要太浅,太浅者刀迹浮滑,纤弱无力;太深会使刀角陷入石中,难以再运行。运行时要用无名指抵住石章的右侧,以控制刻刀的适度冲力,防止刻刀滑出。 ③收刀:要适可而止。做到胸有成竹,及时收刀,不要使刀尖超了界限,锋芒毕露。同时,还要防止因用力过猛而使刻刀冲出限度,破坏其它线条,甚至刻伤左手。用力要稳健,保持及时能放能收,行则有力,停则立止。
篆刻
刀法
有基本刀法和辅助刀法。基本刀法是冲刀法和切刀法,辅助刀法是帮助弥补冲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种类、名目较多。
2、切刀法 切刀法就是在印石上用刀刃以起伏切刻的方式锲刻线条的技法。其执刀法亦同冲刀法,只是角度和方向不同而已。切刀法的起刀是先将刀刃的右角刻入印石,与印面呈四十五度角,刀柄略向右倾,刻入石面。如此反复进行,以点组成线,逐步完成印文笔画。其行刀方法,要求在注意点的基础上,将刀柄向左倾斜,使刀刃逐渐切下,使刀刃的左角贴近印石。这样,就可由点切刻连接成线条。切刀行刀时要防止切刻的点画排列不要连接得太整齐,如算盘子状,要自然错落,以达到含蓄老辣,富有金石气,又能避免锯齿形的弊病。丁敬及浙派篆刻艺术作品,主要用切刀法。
怎樣寫印稿
寫印稿前須磨細面,如磨石時力度不無法均勻,會出現印面傾歪斜,須注意變換印石方位,初學者寫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寫法:先將印稿設計透明度較好的紙上,翻過紙側依照「反稿」用鉛筆摹寫 上石,再用毛筆複寫一遍。如臨印,可將印譜倒頭放置,在選臨的印拓邊置一小鏡,即依鏡中印章樣摹寫上石。印稿上石後,宜用鏡子對照原作仔細審視,作進一步的修正。
二、水印法:1、先將毛邊紙(或毛太紙等)復於印面,在手掌中壓一痕跡,然後在紙透上壓痕範圍內用濃墨臨寫或設計印稿。 2、將墨跡乾透的印稿復於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紙石浮移位。 3、用乾淨毛筆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濕的清水,再用乾淨的毛邊紙吸乾多餘的水分。 4、復二 三毛邊紙於印稿上,用指甲均勻地研磨後,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筆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關鍵是:經細砂紙磨平後印面殘剩的粉質不要去。以濃墨寫印稿,宜待墨稿乾透以後再濕水,以微濕均勻為要,刻者可不斷實踐中逐漸改進方法。
刻印一般步骤
1.章法的筹布: 亦即打稿,与作品的好息 息相关。有人说:治印之难,不难于刻,而难于章法。
2.印石的整平: 印石在裁割时有倾斜,或上蜡磨光时,印面留有蜡,这时要用砂纸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3.上石: 通常上石有二种方法:一为把印稿用毛笔反写在印面刻制;二为用耐水纸反拓上石。。
。
4.刻制与修整: 依据印文选用合适的刀法来刻制,刀法可分切刀与冲刀二种。
5.边栏的处理: 印文工整,边栏要工整;如印文斑剥,边栏也要写意自然。作边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
6.边款: 刻印之后,在印章左边刻上作者字号、刻制年月等,谓之边款或具款。
7.边款的拓制: 拓款的方法与古铜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湿拓、干拓、油墨拓等。
8.印泥的使用:
钤印时,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将印面轻轻击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挤压。
9.钤印: 将蘸好印泥的印章,对准应钤盖部位轻轻落下,用力镇压。
10.钤毕:
印章用过后,应用棉花擦拭干净,收存起来备用,并小心勿使碰撞。
吴昌硕
作业:
以格言、警句、成语或姓名
内容治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