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0 14: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吉、辽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花生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第二年春天农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2.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是
A.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B.辽宁省中南部地区
C.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D.哈大线沿线地区
城市雕塑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精神气质。沈阳市铁西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目前,铁西区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产业和工业旅游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扛起了“东北振兴、铁西先行”的使命担当。如图是一组表现铁西区工业历史的代表性城市雕塑。
完成下面小题。

3.依据雕塑判断铁西区传统工业部门是( )
A. B. C. D.
4.铁西区位于( )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辽中南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5.新时期,铁西区实现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 )
A.加大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力度 B.加快提升人口文化素质水平
C.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全面发展 D.提高工业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雾凇(图)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可净化空气。此外,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形成雾凇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材料推测,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形成雾凇的是( )
A.东北三省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云贵高原
7.下列关于雾凇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净化空气 B.隔离噪音
C.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赏,促进旅游业发展D.对树木、电线及某些附着物有一定的破坏力

8.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有“北大仓”之称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是对本区准确的描述
C.本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土壤以紫色土为主
D.本区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
9.关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工业基础较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现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
11.“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迁入( )
A.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B.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
C.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D.当地人口出现负增长
12.影响北大荒、西大荒的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分别是( )
A.热量 水源 B.土壤 光照 C.市场 交通 D.热量 地形
13.“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哪个地区的农业发展( )
A.“南大荒” B.“北大荒” C.“西大荒” D.都不是

一部《闯关东》红遍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是闯关东精神---无畏、包容、开放、创新、进取、拼搏。哈尔滨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成为当年闯关东人“闯”的主要地方之一,接纳了闯关东的人,更接纳了这种精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东”是指(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5.影响当年人们闯关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国家政策 C.交通便利 D.个人感情
16.在东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中部、南部平原地区 B.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简称东北。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 2亿。

17.大兴安岭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A.黄土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B.牧区与农垦区的分界线 C.中俄两国的分界线
18.三江平原大致位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19.东北地区的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A.一年一熟 B.一年二熟 C.二年三熟
20.有关松花江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水量大,流速快 B.含沙量高 C.结冰期长
21.图中虚线范围的工业基地是
A.京津塘 B.长三角 C.辽中南
22.上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开始走向衰退,其原因是
A.矿产资源全部被消耗了 B.产业结构较单一 C.交通运输不便利

23.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
A.大兴安岭 B.长白山地??? 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
24.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水稻、玉米、春小麦 B.水稻、玉米、冬小麦
C.茶叶、玉米、青稞 D.谷子、玉米、甜菜
25.漠河比长春积雪厚度大,原因主要是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形不同 D.人口多少不同
二、解答题
26.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平原合称 平原,这里比较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作物熟制为 。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行动,排干沼泽水分,开垦为耕地,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而目前当地政府又在积极推行“退耕还湿地”的行动,这是为什么?
(3)图中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地区是著名的 (重、轻)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 海,地处 (低、中、高)纬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辽中南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至少2条)
27.读东北地区图,回答问题。

(1)(一)图中,②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位于   省。
(2)东北三省有“   山   水”之称。
(3)(二)图中,丁地的积雪厚度比丙地积雪厚度大的原因是   。
(4)从地形的角度看,(二)图中丙地适应发展   业,丁地地适应发展   业。
(5)从地形土壤两个方面说明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地形   ,土壤   。
(6)东北地区最大的油田是:   。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C 6.A 7.D 8.C 9.C 10.A 11.A 12.A 13.B 14.A 15.A 16.D 17.B 18.A 19.A 20.C 21.C 22.B 23.C 24.A 25.A
26.(1)东北;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
(2)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
(3)重(工业);渤(海);中(纬度)
(4)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
27.小兴安岭;黑龙江;白;黑;地势高,距海近、降雪多;种植;林;平坦;肥沃;大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