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家庭小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小苏打(NaHCO3)、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B.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制取白糖晶体
C.蒸发食盐水得到NaCl固体 D.简易净水器活性炭吸附杂质
2.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B. C. D.
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氧化钙 石灰石 高温
B FeCl3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 氯化钠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蒸发、结晶
D H2 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5.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CO2的密度和石蕊花变红的原因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充分振荡后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20 g KCl溶液蒸干得到20g KCl固体,则KCl的溶解度为20g
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KNO3
7.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像表示此过程中容器内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 B.C.D.
8.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BaCl2、CuSO4、KNO3 B.Ba (NO3)2、NaCl、Na2SO4、HCl
C.NaOH、CuCl2、MgSO4、KCl D.HCl、Na2CO3、KCl、NaCl
10.除去各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1.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有HCl和CaCl2残留),向废液中逐步加入(NH4)2CO3固体。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增加质量和加入药品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OA段有气体生成 B.AC段有沉淀生成
C.C点含两种溶质 D.OA段pH上升
12.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O2和N2
B.用水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C.用pH试纸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D.用蒸发结晶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3.某无色溶液,在pH=1和pH=12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Mg2+、NH4+、SO42﹣、C1﹣ B.Na+、K+、CO32﹣、NH4+
C.Cu2+、K+、SO42﹣、NO3﹣ D.Ba2+、Na+、NO3﹣、Cl﹣
14.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aCl、CaC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入足量水,过滤
C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 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现有五种物质:A.小苏打 B.浓硫酸 C.碳酸钙 D.氯化钠 E.纯碱,请用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2)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__; (3)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的是______;(4)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
16.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饮用硬度过大或酸碱性过强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_________来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日常生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硬水软化;可用______________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2)净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蒸馏③加明矾吸附沉降④消毒杀菌⑤活性炭层吸附。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请将选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7.氯化钠(NaCl)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20℃时甲乙两个烧杯中各有100g水,分别都加入质量为m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1)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
(2)甲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常温下配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若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都升温到40℃,所得溶液均不饱和
B 若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都降温到10℃,可能都会有固体析出
C 若向甲中加入20g水,则甲中的溶液一定变为不饱和
D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18.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_____ :_____ :_____
(3)下列物质能与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_____。
A B HC1
C D
19.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是分别用100克水配制的不同状态的A溶液。
据图回答:
⑴ 63℃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⑵ ①②③④中,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欲将其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填一种即可)。
⑶ A中混有少量B时,常用提纯方法是:
操作I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20.有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A是一种单质,B、C、D是化合物,C为常见的固体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写出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A和B发生中和反应可得到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写出A和D的化学式:A_____,D_____。
(2)B物质的俗称是_____。
(3)长久敞口放置的B固体在空气中吸水潮解,此过程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E与F能反应放热,F也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则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22.某同学在探究久置氢氧化钠固体成分时,进行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为加速I的进行,可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甲溶液可以为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CaCl2溶液呈中性)
②Ⅱ、Ⅲ过程中均有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③溶液B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甲
(3)II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写一个)。
(4)若只进行I、Ⅱ过程,能否验证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3.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______.
(实验与探究)
(1)分析: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 ______ .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 ______ 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______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______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______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______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______.
五、计算题
24.胃肠钡餐造影是用硫酸钡作为造影剂,实验室可用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钾溶液反应制得。现有200g氯化钡溶液与足量硫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流程如图:
求:(1)所用氯化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2)所得滤液可用作钾肥,钾肥除了抗病虫害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
25.小明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将鸡蛋壳11.0g研碎后放入装有100.0g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106.6g(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考虑物质耗损)
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
(2)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B 6.D 7.D 8.C 9.C 10.C 11.C 12.D 13.D 14.A
15. C A E B
16.肥皂水 煮沸 pH试纸 ③①⑤④
17.硝酸钾 硝酸钾 量筒、玻璃棒、烧杯 ABC
18.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 AC
19.120克 增大 ④ ① 降温到63℃(或加A物质80克溶解。合理即可,但需定量) 降温结晶(冷却结晶)
20. C CO2 灭火 (制冷剂等) CaCO3CaO+CO2↑
21.HCl;Na2CO3;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物理;CaO+2HCl=CaCl2+H2O;
22.使用玻璃棒搅拌(合理即可) ② (合理即可) 不能,若只进行I、Ⅱ过程,只能检验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钠,确定固体是否变质,无法确定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合理即可)
23.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1)2NaOH + CO2= Na2CO3+ H2O
(2)稀盐酸 Ⅰ 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3)Ⅲ Ⅱ 碱 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
24.10.4% 壮茎
25.(1)4.4g (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