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 必修3
新知导入
知识回顾:什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它的表达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这个结论叫作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表达式: E =U 外 + U 内 U外 表示 IR,U内 表示 I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我们就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新知讲解
一、实验思路
1.测E和r的实验方法:U-I法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 U + Ir 可知 如果能测出 U、I 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 E、r 的方程,从中解出 E 和 r。
E:待测电动势;r:待测内阻;U:路端电压;I:通过电源的电流;
新知讲解
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 R,就能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实验电路如图
新知讲解
2.测E和r的实验方法: I-R 法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 U + I r 可写成:E = IR + I r ,测出 I、R 的两组数据,也可以得到关于E和r 的两个方程,从中解出E和r。
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可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电路如图。
新知讲解
3.测E和r的实验方法:U-R法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 U + Ir 可写成:
测出 U、R 的两组数据,通过解方程组求出 E 和 r。
这样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下面选用方法 1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新知讲解
二、物理量的测量
思考讨论:如果用E= U + Ir 测E和r是否只需测量两组 U、I 数据,联立方程解得E 和 r 就行呢?采用方法2和3呢?
不行,只测量两组数据,误差可能较大。只有多次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减小误差。所以,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为了减小误差,都应该进行多次测量。
新知讲解
三、数据分析
方法一:公式法 测量若干组数据,利用E=U+Ir 解方程
为了减小误差,最后以 E 的平均值和 r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可得
新知讲解
方法二:图象法
E= U + Ir 得:U =-rI + E
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k=-r b=E
(1)作图方法
以 U 为纵坐标、I 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把明显偏离的点舍去,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衡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新知讲解
U/V
0.50
某次实验结果的 U-I 图像
(2)电源的电动势 E
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 U 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
思考:直线与I轴交点是不是短路电流?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新知讲解
由于U轴的起点不为0,故直线与I轴交点不是短路电流而是U=1.20V时的电流。
(2)电源的内阻 r
①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推出 U = 0 时的短路电流。根据
求出电源的内阻 r。
②由k=-r通过求解 U-I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 r,即 求出电源的内阻 r。
新知讲解
实验一: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实验器材:待测旧电池一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导线若干,开关一只,铅笔,坐标纸。
2.实验电路
新知讲解
3.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的一端。
新知讲解
(2)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从电流表有明显读数开始,记录一组电流表、电压表读数。
(3)同样的方法,依次记录多组U、I值。
(4)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
(5)利用公式法和图像法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新知讲解
4.实验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U/V 1.45 1.40 1.30 1.25 1.20 1.10
电流I/A 0.060 0.120 0.240 0.260 0.360 0.480
新知讲解
5.实验数据处理
由图象可知,图象与纵坐标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所以E=1.50V,电源内阻
新知讲解
6.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把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以防止出现烧坏电流表的事故。
(2)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
(3) 读数要快,读完后立即切断电源。
(4)作U-I图像时,要尽量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新知讲解
(5)作U-I图像时,如果出现某组数据对应的点偏离直线较远,就表明这组数据的偶然误差较大,可将该点舍去。
(6)纵坐标可不从零开始,直线的斜率等于电源内阻,计算内阻时,要在直线上取两较远点用 求出 (横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7)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等于电源电动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等于短路电流,由此可知,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求得的是平均值。
新知讲解
7.误差分析
把图中的R和电流表看成外电路,则电压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压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
新知讲解
知识拓展
A
电流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流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
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适宜测大内阻电源。
E测=E r测=r+RA>r
新知讲解
实验二: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器材:铜片、锌片、梨、电阻箱、电压表。
水果电池
把铜片和锌片相隔约1 cm插入一个梨中,就制成一个水果电池。铜片和锌片相距越近、插入越深,电池的内阻就越小。铜片是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1.把水果电池、电阻箱、电压表等按图连接起来。
2.根据 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出多组电压U和电阻R,并记录在预先绘制的表格中。
3.求出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注意:水果电池的内阻较大,容易测量。但实验时,内阻会发生明显改变。测量应尽量迅速,在内阻发生较大变化之前结束测量。
1.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针对两个不同的电源得出如图所示的1、2两条图线,则两个电源的动势E1和E2、内阻r1和r2满足关系)( )
A.E1>E2,r1>r2
B.E1>E2,r1<r2
C.E1<E2,r1<r2
D.E1<E2,r1>r2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某次实验记录数据画出U-I图象,下列关于这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即E=3V
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短=0.6A
C.根据r=E/ I短 ,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5Ω
D.该实验中电源的内阻为2Ω
A
课堂练习
3.如图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关于误差说法正确的
是( )
A
A.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小
B
课堂练习
4.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正确的U-I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图线斜率绝对值的物理含义是( )
A.短路电流
B.电池内阻
C.电池电动势
D.全电路电阻
B
1.“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
B.移动变阻器的触头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
C.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D.由实验记录数据作U-I图象时,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画一条直线,并使不在直线上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C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2.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测得数据作出了外电路U-I图线,由图可知( )
A.电池电动势的可以直接测得为1.40 V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3.50Ω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 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
示数I′=0.20 A
D
拓展提高
3.用如图所示电路(R1,R2为标准定值电阻)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如果偶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是电流表具有内电阻
D.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是测量次数少,不能
用图象法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R1
R2
s
A
C
课堂总结
1.求电源的电动势 E,电源的内阻 r
①公式法 ②图像法
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 U 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
2.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
板书设计
一、实验思路
1.U-I法:E=U+Ir 2.I-R法:E=IR+Ir 3. U-R法:
二、物理量的测量
应该进行多次测量U、I 数据
三、数据分析
方法一:公式法
方法二:图象法
板书设计
实验一: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
3.实验步骤
4.实验数据
5.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二: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学设计
课题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单元 12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第12章第3节的内容,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实验方法供教学中选择,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教学中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其余的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要让学生理清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的思维线索。 通过“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再一次熟悉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还可以得到电学实验中许多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本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一种测量电动势的方法.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电动势这一概念。 至于用测量路端电压的方法测量电动势,在前面已有涉及,如 “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我们常根据这个道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的表述。实际测量时可以根据需要和器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原理,进一步感受电源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 2.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3、尝试进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误差的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二、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通过操作实验,让学生形成对实验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体验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经历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方法,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仔细观察,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重点 利用图线处理数据。
难点 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什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它的表达式有哪些?参考答案: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这个结论叫作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表达式: E =U外 + U内 U外 表示 IR,U内 表示 I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我们就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回忆并写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公式. 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实验思路1.测E和r的实验方法:U-I法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 U + Ir 可知如果能测出 U、I 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 E、r 的方程,从中解出 E 和 r。 E:待测电动势;r:待测内阻;U:路端电压;I:通过电源的电流;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 R,就能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实验电路如图2.测E和r的实验方法: I-R法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 U + I r 可写成:E = IR + I r ,测出 I、R 的两组数据,也可以得到关于E和r 的两个方程,从中解出E和r。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可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电路如图。3.测E和r的实验方法: U-R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 U + Ir 可写成: 测出 U、R 的两组数据,通过解方程组求出 E 和 r。这样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下面选用方法 1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二、物理量的测量思考讨论:如果用E= U + Ir 测E和r是否只需测量两组 U、I 数据,联立方程解得E 和 r 就行呢?采用方法2和3呢?不行,只测量两组数据,误差可能较大。只有多次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减小误差。所以,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为了减小误差,都应该进行多次测量。三、数据分析 方法一:公式法 测量若干组数据,利用E=U+Ir 解方程解方程组 E=U1+I1rE=U1+I1r可得 为了减小误差,最后以 E 的平均值和 r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方法二:图象法 E= U + Ir 得:U =-rI + E 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k=-r b=E(1)作图方法以 U 为纵坐标、I 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把明显偏离的点舍去,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衡地分布在直线两侧。某次实验结果的 U-I 图像(2)电源的电动势 E 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 U 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思考:直线与I轴交点是不是短路电流?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由于U轴的起点不为0,故直线与I轴交点不是短路电流而是U=1.20V时的电流。(2)电源的内阻 r①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推出 U = 0 时的短路电流。根据 求出电源的内阻 r。②由k=-r通过求解 U-I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 r,即 求出电源的内阻 r。实验一: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实验器材:待测旧电池一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导线若干,开关一只,铅笔,坐标纸。2.实验电路3.实验步骤(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的一端。(2)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从电流表有明显读数开始,记录一组电流表、电压表读数。 (3)同样的方法,依次记录多组U、I值。 (4)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 (5)利用公式法和图像法求出电动势和内阻。4.实验数据序号123456电压U/V1.451.401.301.251.201.10电流I/A0.0600.1200.2400.2600.3600.4805.实验数据处理由图象可知,图象与纵坐标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所以E=1.50V,电源内阻6.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把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以防止出现烧坏电流表的事故。 (2)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 (3) 读数要快,读完后立即切断电源。 (4)作U-I图像时,要尽量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5)作U-I图像时,如果出现某组数据对应的点偏离直线较远,就表明这组数据的偶然误差较大,可将该点舍去。 (6)纵坐标可不从零开始,直线的斜率等于电源内阻,计算内阻时,要在直线上取两较远点用 求出 (横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7)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等于电源电动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等于短路电流,由此可知,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求得的是平均值。7.误差分析把图中的R和电流表看成外电路,则电压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压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知识拓展电流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流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E测=E r测=r+RA>r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适宜测大内阻电源。实验二: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铜片、锌片、梨、电阻箱、电压表。出示图片:水果电池把铜片和锌片相隔约1 cm插入一个梨中,就制成一个水果电池。铜片和锌片相距越近、插入越深,电池的内阻就越小。铜片是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实验步骤:1.把水果电池、电阻箱、电压表等按图连接起来。 2.根据 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出多组电压U和电阻R,并记录在预先绘制的表格中。 3.求出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注意:水果电池的内阻较大,容易测量。但实验时,内阻会发生明显改变。测量应尽量迅速,在内阻发生较大变化之前结束测量。课堂练习1.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针对两个不同的电源得出如图所示的1、2两条图线,则两个电源的动势E1和E2、内阻r1和r2满足关系)( )A.E1>E2,r1>r2 B.E1>E2,r1<r2 C.E1<E2,r1<r2 D.E1<E2,r1>r2答案: C2.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某次实验记录数据画出U-I图象,下列关于这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即E=3V 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短=0.6A C.根据r=E/ I短 ,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5Ω D.该实验中电源的内阻为2Ω 答案:A3.如图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关于误差说法正确的 是( )A.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小答案:B4.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正确的U-I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图线斜率绝对值的物理含义是( )A.短路电流 B.电池内阻 C.电池电动势 D.全电路电阻答案: B拓展提高1.“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 B.移动变阻器的触头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 C.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D.由实验记录数据作U-I图象时,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画一条直线,并使不在直线上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答案:C2.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测得数据作出了外电路U-I图线,由图可知( )A.电池电动势的可以直接测得为1.40 V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3.50Ω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 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I′=0.20 A 答案:D3.用如图所示电路(R1,R2为标准定值电阻)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如果偶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是电流表具有内电阻 D.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是测量次数少,不能用图象法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答案:C 学生阅读课文说出实验思路,展示本组的实验原理及电路图 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运用公式法推导出E,r 理解图像法的意义,并动手做出图像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连接电路后,进行测量,记录并整理测量数据. 学生阅读注意事项 学生对实验的系统误差进行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学生练习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实验原理 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 锻炼学生的推导计算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图像的意义 理解直线与I轴交点的意义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锻炼学生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理解如图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巩固本节的知识
课堂小结 1.求电源的电动势 E,电源的内阻 r①公式法②图像法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 U 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2.误差分析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实验思路 1.U-I法:E=U+Ir 2.I-R法:E=IR+Ir 3. U-R法: 二、物理量的测量 应该进行多次测量U、I 数据 三、数据分析 方法一:公式法 方法二:图象法 实验一: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 3.实验步骤 4.实验数据 5.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二: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