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现代文阅读
一、[2019·黄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别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9页第1-4题。
C
2.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
?
?
本题考查词语与人物情感的理解。理解词语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语境义,再理解出表现的人物情感。加点词“刺痛”,本义指感到剧烈的烧灼样的疼痛。在句中指的是当“我”看到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时,内心为奶奶的苍老和辛劳而难过痛心,表现“我”对奶奶的关家。
2.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假装发怒,是奶奶不愿孙女为自己花钱,也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
?
?
本题考查词语与人物情感的理解。理解词语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语境义,再理解出表现的人物情感。“嗔怪”本义为发怒、生气。这里是当“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心里是高兴的,但嘴上说着怪“我”的话,是奶奶为“我”的懂事而高兴、欣慰的表现。
3.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按题干要求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这句话是文章的结尾句,所以首先可确定其在结构上起到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在内容上,分析这句话,其运用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奶奶的深深地感激之情,以“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表现出希望奶奶健康长寿,能永伴我身边的美好愿望,点明文章的中心。
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答出“首尾呼应”即可)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一般可先分析标题的字面与深层含义,再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本文标题中的“你的指尖”指的是奶奶的手,由“奶奶的手”引出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而回忆又都是围绕着奶奶的“手”展开,并以此来表达奶奶对“我”的关爱。所以本文的标题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全文中心的体现。根据这些理解来整理作答。
①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②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③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④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二、[2019·益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5.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00页第5-9题。
情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①
②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③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5.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①“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②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③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本题考查情节内容与人物情感的分析概括能力。需要根据已知信息去原文一一寻找,注意要明确题干要求和提示。①处可以从文中的“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可以概括得出答案;②处可以从文中的“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等内容概括出答案;③处可以根据文章第七段的内容来概括。
6.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学好,甭惹事”是母亲在我每次离家时的叮嘱,“学好”可理解为学好知识,学做好人;“甭惹事”意思是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去招惹是非。
“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7.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观察加点词语,都是动词,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描写出失语后的母亲看到我时的情景,“笑”“溢”表现了她的喜悦与激动,“叫”“撞”则表现她急于与我亲切。
8.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注意文中与母亲相关的事件与其行为描写去逐一分析。“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可以看出母亲的内向寡言;“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任劳任怨;上小学,问母亲要钱时对她的欺骗,她总能相信,可以看出母亲的单纯、善良;在离家求学时,每次离家,母亲总是叮嘱我“要学好,甭惹事”,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
8.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②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③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儿子“学好,甭惹事”和得失语症后提醒父亲给儿子做饭。
本题考查句子的比较与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出自朱自清的《背影》,是父亲送“我”到车站托人照顾“我”时“我”的心理描写,因不理解父亲的行为而心生嘲笑。文中的画线句也是如此,是对母亲每次临行时叮嘱的不屑与嘲笑。两句话都是以孩子的心理描写,来侧面表现出父母的爱。
9.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9.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这两段文字,都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都写出了“我”的年少无知、自傲自大,以及对父母良苦用心的不理解不认同,从而反衬出父母真挚而细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