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1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在发现了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判断的能力。
3. 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探究新知
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和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要求西宁到拉萨的路程。
2.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问题:
1.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km?
探究新知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814 + 1142 = 1956
加数 +
加数
= 和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探究新知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1956 - 814 = 1142
探究新知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
1956 - 1142 = 814
探究新知
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1)814+1142=1956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探究新知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956 - 1142 = 814
被减数
减数
差
探究新知
一起总结一下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探究新知
3043-2468=
3043-575=
2468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75
巩固练习
( )+98=254
609-( )=342
156
267
请你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巩固练习
小青的奶奶买了9个橘子,妈妈又买了6个橘子,奶奶、爸爸、妈妈和小青每人吃1个橘子。下列式子可用来求剩下橘子的个数的是( )。
9-4 B. 6-4 C.9+4-6 D. 9+6-4
D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加、减法的意义,还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共14张PPT)
1 四则运算
第3课时
括号
课时目标
1.了解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情景导入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探究新知
(一)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96÷12+4×2
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一步:除法 96÷12
第二步:乘法 4 ×2
第三步:加法 8+8
96÷12+4×2
= 8+8
= 16
探究新知
第一步:加法 12+4
第二步:除法 96÷(12+4)
第三步:乘法 96÷(12+4)×2
96÷(12+4)×2
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96÷(12+4)×2
=96÷16×2
=6×2
=12
探究新知
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96÷[(12+4)×2]
=96÷[16×2]
=96÷32
=3
(二)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总结: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
=360÷(70-64)
=360÷6
=60
158-[(27+54)÷9]
=158-[81÷9]
=158-9
=149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① 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一共有32人。
② 湖边有两种船,一种可以坐4 人,一种可以坐6人的大船。
③ 坐4人的船每条租价24元。
④ 坐6人的船每条租价是30元。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
小船和大船的租金不一样
小船租金:24÷4=6(元)
大船租金:30÷6=5(元)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
30×5+24×1=174(元)
探究新知
4条大船:30×4=120(元)
2小小船:24×2=48(元)
120+48=168(元)
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巩固练习
列式计算:
(1)43与76的和乘以17与14的差,积是多少?
(43+76)×(17-14)
= 119×3
= 357
巩固练习
(2)125除以84减79的差,商是多少?
125÷(84-79)
= 125÷5
= 25
课堂小结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共19张PPT)
1 四则运算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 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情景导入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探究新知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探究新知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 × 4 = 12
因数
×因数
= 积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探究新知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 ÷ 3 = 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 ÷ 4 = 3
探究新知
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1)3 × 4 = 12
(2)12 ÷ 3 = 4
(3)12 ÷ 4 = 3
探究新知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12 ÷ 4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探究新知
一起总结一下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探究新知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9÷6=3……1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请你认真思考942÷( )=78……6中的括号内填几?
探究新知
12
我是这样想的:
942-6=936
936÷78=12
所以括号内填12。
我是这样想的:
942÷78=12……6,所以括号内填12。
探究新知
36
14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探究新知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7+0=7,7-0=7
7-7=0
0×7=0
0÷7=0
探究新知
注意:
★ 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 0÷0不可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相同的数同0相乘都得0。
探究新知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7 ÷ 0 =
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
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没有
小结:
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巩固练习
1.水果店运来20 筐苹果,共500千克。平均每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500÷20=25
2.光明小学有2400本图书。图书的本数正好是学生人数的4倍。光明小学有多少名学生?
2400÷4=600
巩固练习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红做了24朵纸花,小丽做的纸花比小红的2倍多6朵,小丽做了多少朵纸花?列式正确的是( )。
24÷2+6 B. 24×2+6
C. 24×2-6 D.(24-6)÷2
B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有关0的运算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0=a a-0=a a-a=0
0×a=0 0÷a=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