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科学家的故事 “试管婴儿之父”荣获诺贝尔奖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科学家的故事 “试管婴儿之父”荣获诺贝尔奖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09 19: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罗伯特·爱德华兹,试管婴儿之父
罗伯特·爱德华兹1925年他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二战期间,爱德华兹也应征入了伍,成为了英国陆战部队的士兵。退役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学校,进入北威尔士大学学习农业学。
每天面对着花花草草,爱德华兹觉得自己都快要发霉了。他喜欢的并不是什么植物学,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动物学,他想了解的是动物的生殖繁衍啊。于是,他选修了很多动物系的课程,津津有味地听着课,成绩比主修动物学的学生还好。
爱丁堡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打听到爱丁堡大学在招收遗传学研究生。爱德华兹决定要去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可当时的他刚刚毕业,几乎没有积蓄,根本拿不出高昂的学费。他只好先打工赚钱,筹集学费。他在曼彻斯特的码头当搬运工,在威尔特郡农户家当短工,还在报社当杂工…
夏天的炎热一天天褪去,爱德华兹也终于攒够了读书的学费。
1951年10月,他终于如愿进入了爱丁堡大学。这一待,就是7年。在爱丁堡大学,爱德华兹拿到了博士学位,了解了小鼠从卵母细胞成熟到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萌生了让人类卵子在体外成熟受精的想法。

1958年,爱德华兹离开了爱丁堡大学,成为了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始系统研究人类受精的过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生物学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现代生物学、医学技术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对不孕不育的夫妇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繁衍后代,是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之一。当然,人类也不例外。
纵然现在会有所谓的“丁克家庭”,可这样的家庭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的夫妇,都渴望能拥有“爱情的结晶”。
对于大多数的夫妇来说,拥有自己的孩子并非难事。可对于那10%不孕不育的夫妇来说,孩子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只能选择“巫术”一类的方式来求子。
爱德华兹希望能够帮助不孕不育的夫妇拥有自己的孩子。于是,他选择了人类卵子的体外受精(IVF) 作为自己研究课题。
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
课题研究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当面苛责他,“要继续你的工作,你就得在必要的时候杀掉胎儿或者婴儿,错误是不可能避免的。”
除了媒体与社会的不理解,医学行政管理机构也开始干预他的实验。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以 “不符合伦理” 为理由停止了对爱德华兹项目的资助。
欧尔德哈姆总医院也不再为他们提供房屋和设施。
他的搭档斯特普托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则靠着给人做流产手术来赚钱补贴实验。
他们在一家社区医院找到了几间房子,其中一间用作手术室,一间用作实验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受精诊所——波恩诊所。
1977年的冬天,一对来自英国的布朗夫妇找到了波恩诊所。
布朗夫妇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都没有能成功怀上自己的孩子。眼看着要变成高龄产妇,两人的内心十分焦虑。布朗夫妇找到了爱德华兹,想要尝试试管婴儿。
而在此之前,爱德华兹的实验也已经失败了一百多次。这次的尝试,对于爱德华兹和布朗夫妇来说,都是一次“绝望中的尝试”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诞生,标志着人类在胚胎学上的重大进步。

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迎接她的有热烈的欢呼,也有巨大的恐惧。

人们担心这个小生命会破坏现有的伦理关系。

试管婴儿是父母亲生的吗?
精子取自于孩子父亲
卵子取自于孩子母亲
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吗?

有没有缺胳膊少腿?有没有先天疾病?
路易丝在人们的关注下健康成长着。
现在路易丝住在英格兰西部,在一个幼儿园当阿姨,安静害羞的她非常适合这份工作。她看上去与一般年轻女性没有两样,喜欢到附近的酒馆坐坐,偶尔来场飞镖比赛。
路易斯通过自然方式怀孕,在2006年12月20日生下儿子卡梅伦。
经过历时12年的跟踪,在走访了400多个家庭之后,调查人员发现试管婴儿和通过人工授精生育的孩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心理健康,他们同父母的关系甚至比正常受孕生育的孩子更好。90%的被采访家庭的父母仍生活在一起,且感情良好。而在一般夫妇当中,离婚率在30%左右。由于来之不易,这些父母比一般的父母更加珍爱自己的孩子。
罗伯特·爱德华兹在2010年85岁的时候代表着科技界至高荣誉的诺奖桂冠终于加冕这位饱经非议的“试管婴儿之父”。
爱德华兹一个人独享了那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奖金。
这一年,他已经是个85岁的老人了
2013年4月10日,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之后,爱德华兹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由于爱德华兹身体状况不佳,他的夫人代替他领了诺贝尔奖。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Class 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