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 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0 11: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阿长与《山海经》
(测试时间:1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惶急(huánɡ) 疮疤(chuānɡ) 掳去(lǚ)
B.憎恨(zènɡ) 絮说(xù) 惧惮(dàn)
C.粗拙(zhuō) 悚然(sōnɡ) 恭喜(gōnɡ)
D.疏懒(shū) 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藉 震悚 倘使 大概 怨恨 面如土色
B.精致 惊骇 霹雳 福橘 烦琐 情有可愿
C.诘问 胸脯 辫子 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竹杆 疏懒 可惜 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B.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絮絮叨叨地说)
C.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惊害怕)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老妇人吓得面如土色,口齿不清。
B.《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
C.班主任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5.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B.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
C.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6.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文章中笔调十分温暖的一篇。
C.《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保姆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感受与童年的回忆彼此交错转换。
7.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和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我” 以深切关怀的农妇——阿长的形象。
B.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C.本文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是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方法。
D.作者对阿长的描写,抓住了她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极具个性化的特征,进行了简练传神的刻画,使得阿长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
二、填空题
8.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 )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4)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1)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3)“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 ( )
10.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 ,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家、 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 》 《 》等。
三、简答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 lì,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模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霹 lì( ) 怨恨(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震悚”的意思是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
四、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 12—17 题。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 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 的刑天。
1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答:

13.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

1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什么?
答:

15.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

16.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1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答: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D A.掳 lǔ。B.憎 zēng。C.悚 sǒng。2.答案:C A.藉→籍。B.愿→原。D.杆→竿。
3.答案:D “震悚”在句中是“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的意思。
4.答案: C A.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象极端惊恐。
B.渴慕:非常思慕。C.诘问:追问;责问。D.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5.答案:D 句中的双引号应为书名号。
6.答案:D 应该是“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
7.答案:C 应为“欲扬先抑”。
8.答案: (1)记叙 (2)描写 (3)议论 (4)抒情
解析: 理解语句内容,抓住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结合常用表达方式的特点恰当判定。
9.答案: (1)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3)语言描写
解析: 心理描写的标志性词语是“想”,动作描写重在写人物的举止,神态描写写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语言描写则是描写人物对话和独白。
10.答案: 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野草 而已集 坟 二心集
解析: 注意避免错别字,如“呐”不要误写为“纳”,“彷”不要误写为“傍”。
11.答案: (1)雳 yuàn
(2)模害 谋害
(3)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4)难道她没有伟大的神力?
解析: (1)注意“雳”不要误写为“枥”。
(2)注意不要因形近或音近而误写。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4)该句子是肯定的陈述句,应改为否定的反问句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12.答案: “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是根本不可能的,“我” 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也不好不说。
解析: 结合选文第三段的内容揣摩“我”当时的心理。“说了也无益”, 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了 “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的心理。
13.答案: “霹雳”“震悚”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的震惊程度和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的心理。
解析: 此句是心理描写,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了解当时“我”惊喜的原因,从而理解“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
14.答案: 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解析: “这”作为指示代词,其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前文中即可找到。
15.答案: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回到原文并找到相关语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从中提炼出答案即可。
16.答案: 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解析: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和选文中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来进行。在别的大人都不在意“我”这个小孩子对《山海经》这本书的渴慕时,阿长却主动来问,并且真的帮“我”买回了这四本书,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而且对“我”是很疼爱的。
17.答案: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解析: 结合当时“我”对这四本书的渴慕之情以及心地善良的阿长给“我”买来之后的喜爱之情去思考,从“我”对书的珍爱和对阿长的情感态度两方面来概括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