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周周清(二)
1、基础清
1.用横线画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并改正
归省(xǐng) 蕴藻(zǎo) 行辈(xíng) 一盏(zhǎn)
改正:háng
凫水(hú) 旺相(xiàng) 潺潺(chán) 脑畔(pàn)
改正:fú
踱步(dù) 忌惮(dàn) 眼眶(kuàng) 登时(dēng)
改正:d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宽慰 莆草 照例 欺侮
B.屹立 礼数 凫水 怠慢
C.家眷 涌跃 潺潺 震撼
D.好歹 皎洁 陪本 恐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B)
A.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他们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如此大相径庭,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C.近年来,咸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监控画面中,每道工序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这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________。
①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
②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
④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5.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笫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从《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爆发,一代新青年被唤起,他们表现出勇敢、自信和有理想,成为民族进取心的表达者和时代的先锋。
B.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C.元旦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头版和二版都出现了一名“匿名”权威人士,谈“中国当前经济怎么干”?
D.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7.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追求,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
2、素养清。
8.(国学题 )填空。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蒹葭》)
(4)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营造出了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
(1)波撼岳阳城(2)徒有羡鱼情 (3)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坻 (4)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5)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9.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徳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三、阅读清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清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知徐州 ( ) (2)吾在是 ( )
(3)轼诣武卫营( ) (4)卒全其城( )
1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2.本文主要记述了关于苏轼的什么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0.(1)担任(太守) (2)这,这里 (3)拜访,到……去 (4)最终,终于
11.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2.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 表现他身先士卒,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
(二)课外阅读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了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地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跑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就开始气喘吁吁,脚步也随之慢下来。我又胖了,我的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几步,向前冲刺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甩在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维持不了快速奔跑,慢慢地,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儿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地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得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通过跑步的姿势和面部神态展露给别人。约莫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得不再那么痛苦,体力好像恢复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寻找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儿我一定要赶上她。往前方扫了一眼,我没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过。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都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然后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当一个人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3.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 节 心 情
①__开始奔跑__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__不服输__
再次被超越 ③__不屑__
最后被超越 放弃
14.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__热爱锻炼,善于反思,不服输,缺少毅力。
15.请解释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
【答案】__表层含义:文中指红衣姑娘跑步的速度和节奏没有变化。深层含义:做任何事要有自己的计划,并且有条不紊地认真执着地落实。
16.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
【答案】__“闪”既指红衣姑娘跑步速度快,又写出了“我”看到红衣姑娘还在继续跑步的意外。
(2)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答案】__“冠冕堂皇”写出了“我”赶不上红衣姑娘时,试图寻找不让自己尴尬且能被别人理解的理由,表现了“我”不服输、好胜的性格。
17.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__照应前文“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将很多人的随意奔跑与红衣姑娘的匀速奔跑进行对比,突出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落实的主题。
(三)古诗鉴赏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答案】__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__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四、写作清
20.人生是一次远行,行程中总有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储存在心间。它可能是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回成功的体验……人生又是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即将升入初三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
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