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十三章 土壤里的生物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二说实验方法设计
四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
一说教材
三说实验内容及过程
流 程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2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土壤里的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真菌的过程,要求学生描述真菌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真菌与我们的生物非常的贴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从本质上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生物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已经掌握了细菌和放线菌的基本知识。
2、认知能力
观察能力比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3、心理特征
对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描述真菌的主要特点。
2.通过实验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3.认同土壤里的微生物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识别青霉、匍枝根霉,并说出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实验,进一步总结真菌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教育云平台下载导课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创新分组实验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使用平板电脑,用教学助手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
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自主学习课本99页内容,小组讨论:
1、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2、真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真菌特点
1、菌体没有根、茎、叶。
2、大多数种类的真菌是多细胞个体。
3、有成型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
4、用孢子进行繁殖。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了解真菌特点。
动手实验,亲眼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形态、结构特点,并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利用教学助手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对照自己拍摄的照片展示自己小组的总结成果,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方法:
1.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观察真菌的结构特点,并使用平板电脑拍照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将本小组观察成果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3.各小组选一位代表做实验汇报。
实验材料:
培养皿(青霉)、培养皿(匍枝根霉)、发霉的橘子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
碘液、载玻片、盖玻片等
聚光灯
男方
女方
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回忆所学知识,让学生不只是学习到了知识,还会灵活的应用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目的。
微生物对人类弊大于利!
微生物对人类利大于弊!
这节课有以下优点:1.通过创新思维和实验改进原有实验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2.合理利用智能教学助手,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3.注重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实验等活动,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向同教研组老师还有老教师请教,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个的遗憾,实验设计的时候,本来是要将观察食用菌设计进来的,但是用金针菇培养的菌丝生长的实在是太慢了,而且最后由于时间关系,删减掉了。
谢
大
家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