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使用时间
03 8
课型
新授课(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13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观察课件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重点
外界的气体如何进出肺
难点
压力与体积的关系(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教法
实验法、讨论、推理相结合
教具
课件 模拟隔肌的运动的模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调整意见
导入
3
目标
探索过程
10
结论
目标
探索过程10
结论
目标
探索过程10
结论
目标
探索过程7
结论
整合5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大宝”,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的大脑和双手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经过呼吸道处理的空气到达肺以后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分析引入新课
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 肺的功能。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 一)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我们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呢?气体究竟是怎样进出肺的?想不想知道?
1指导学生读书P47:4人小组合作提出①-②道题。
2教师指导学生把手放在胸前和胸的两侧,感知吸气时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仅凭感觉到的现象不一定是科学的事实,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
正这个问题呢?
测量胸围差:,指导学生读书,
受测者采取什么姿势?
两位受测者怎样配合?
测量几次为好?
同学演示得结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学生配合情况。
吸气时,胸廓扩大
结论 呼气时,胸廓缩小
(二)胸廓的变化和呼吸肌的关系
1教师出示动态画面让同学观察、思考:
吸气时,胸廓的扩大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这种扩大与什么结构有关?
2 出示图:引起胸廓变化的肌肉有那些?
在吸气时和呼气时,肋间外肌与膈肌时是怎样配合的?
教师出示动态图让学生观察得结论:
肋间外肌 收缩时 胸廓扩大
膈肌 舒张时 胸廓缩小
(三)胸廓的变化和肺的关系
进一步探究:在胸廓容积变大和变小时,肺有变化吗?
教师演示实验:“模拟膈肌的运动”
胸廓扩大肺扩大
学生观察得结论
胸廓缩小肺缩小
(四)胸廓变化和呼吸的关系
讨论:胸廓扩大或缩小时,肺内的气体究竟怎样变化的?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教师用注射器演示实验说明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降低难度从而得出胸廓变化和呼吸的关系。
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
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等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白道理,进行自我保健。
讨论:
经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举例:远望平行的铁轨,似乎相交。
知识点较抽象利用演示实验,直观学生易理解。
板 书设 计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 收缩时 胸阔扩大 肺舒张 肺内气压下降 吸气
膈肌 舒张时 胸阔缩小 肺缩小 肺内气压上升 呼气
教 学
札 记
本节课比较抽象,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具观察,讨论得结论。练习紧扣知识点加以巩固。
空气质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南京及各地的空气质量。 3. 情感目标:关注空气污染的问题,养成从小参与环保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不同的环保漫画,设问:1、你从漫画上看到了什么?2、通过此漫画,你明白了什么?
回答问题,得到空气质量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启示。
创设教学情景
第一主题 :空气质量与健康
今天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对有效信息进行提炼、处理及加工。 讲解网上学习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明确任务 ,分工合作 请学生链接以下内容:“吸烟与健康”、“空气质量与健康”、“空气污染的原因”,里面有相关素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上网浏览,回答学生问题。 查阅学生上传的文章。二、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三、 教师归纳: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健康;空气污染的原因。
学生点击相关网页,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把选中的内容和得出的结论上传教师机,并派代表交流。
在轻松、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愉快地学习。
自主学习,知识探索,↓提取感兴趣的有效信息↓学习主体间信息交互传递↓ 形成相关知识点
第二主题:网上查询,分析空气质量情况
一、通过设问引入第二主题1. 在生活中你是否对空气污染有亲身的体验?2. 在生活中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空气质量情况?二、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查询空气质量。 让我们进入“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 带领学生查阅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进行比较分析。 三、进行环保教育,提出 “心动不如行动,埋怨不如苦干”。四、南京市的监测中心又是怎样来监测空气质量的呢? 播放学生参观的图片资料,请有关学生介绍活动的过程和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回答问题后,进入相关网站,上网查询。
进行“我为环保做什么”的讨论,并提出环保倡议。
达成共识:环保是长期的社会行为,环保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学生介绍活动的过程和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学习。
激励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怀,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加强对空气监测过程的感性认识。
第三主题: 绿色链接
提供有关环保的网址
学生浏览
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为培养学生进一步搜集、分析资料打下基础。
第四主题: 教师小结,情感升华
?
一、老师归纳小结
二、出示环保纪念日
学生知识梳理
通过网上的自主学习,进行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通过“环保纪念日”的宣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本节课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
第五主题: 提出新问题
提供问题版和教师个人信箱
提出新问题 发出自己收集的更新、更丰富的资料
?
进一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与意识
教学反思 我感觉网络课与传统课堂比较,区别很大,课容量大大增加,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内容都是多方面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使学生既围绕主题,又充分发挥自主性,始终是我备课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思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去了解新的科学动向,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查询南京空气质量,生活中如何感受空气质量的好坏),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知识并不遥远,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课虽上过了,但对于网络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我仍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1)给学生浏览的内容,教师是否进行筛选和限定,若不做限制,学生的思路可能很散,甚至远离主题;如果加以限制,似乎又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自由空间。 (2)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要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又要在讨论版上发表意见,师生相互交流,这在时间上很难实现;若把讨论版这一环节放在课后,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还是有差距的;若去掉这一环节,那么网络课就只停留在“上网查询”这一低层次。所以也许本课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还存在差距。 网络课中可变因素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本课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有待商榷的问题还有不少,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