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八年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周周清(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八年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周周清(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0 08: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周周清(一)
1、基础清
1.用横线画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并改正
潺潺(c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改正:chán
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
改正:jiù
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xù)    晌午(shǎng)
改正:jiǎo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A.赤膊    油馍 糜子 左右逢圆     
B.眼眶    瞳仁 震撼 五体头地 
C.束缚 恬静 闭塞   抑扬顿挫    
D.屏气    磅薄   盎然   铿锵激越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1)2015年4月25日上午,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________24日下午,全国共有34个省(区、市)和地区的代表团报名参会,912家企业前来参展。
(2)一名独腿流浪大叔近日走红浙江金华,他耗时5小时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幅6平方左右的《蒙娜丽莎》,________的画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3)毕淑敏说,参加“成语大会”的节目录制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在我最近的写作中,成语的使用________地比以前多了,就像和老朋友见了面,对成语更有感情了。
A.截止  栩栩如生   不由自主
B.截止  惟妙惟肖   情不自禁
C.截至  惟妙惟肖   不由自主
D.截至  栩栩如生   情不自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D)
A.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
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指扮演年轻男子,小生指中年以上男子。
7.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B )
①刚建网时,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他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2、素养清。
8.(国学题 )填空。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
(3)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
(4)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答案:(1)胡为乎中露 (2)悠悠我心 (3)风烟望五津 (4)涵虚混太清 (5)坐观垂钓者
9.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无数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一段话意义非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2)这段文字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
三、阅读清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清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①初,举四京②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③,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④,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节选自《宋史》)
【注】①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②四京: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③太和县:即现在的江西泰和县。④课颁盐策: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
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数过/辄成诵       B.取/架上书问之
C.苏轼/尝见其诗文 D.诸县/争占多数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辄____________    (2)通____________
(3)尝____________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义,简要说说黄庭坚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B(取架上书/问之)
11.(1)就 (2)通晓,懂得 (3)曾经
12.(1)留守文彦博认为他很有才学,留他再次任教。(2)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
13.黄庭坚是个聪明机警、读书过目成诵、才华出众、诗文超凡脱俗、关心民生的人。
【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就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书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通晓的。李常非常吃惊,认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来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很有才学,留他再次任教。苏轼曾经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已好久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二)课外阅读清
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14.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15.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3分)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16.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3分)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
加重了几层水色。

18.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4分)

答案:
14. 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本文的行文线索。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答对其中任意两点,3分,答对一点,2分)
15. (“漫天”表示风沙范围的广泛,“席卷”展现风势的恢宏,突出了故乡的风强劲有力的特点。(2分)若删除,不能表现出故乡的风沙个性十足、生猛异常(汪洋恣肆、气势恢宏)的特点。(1分)
16. 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写故乡风大,引出下文写故乡的治理。(1分)
内容上:为下文写故乡经过治理发生巨变作铺垫。(1分)(抓住关键词“铺垫”即可)
17. 示例一:(表达方式)景物描写。(1分)本句描写了波光泛动、绿荫倒映的小凌河河水, 反映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的转变,(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1分)(意近即可)
示例二:(表现手法)对比。(1分)“过去的一切”即第⑦段记忆中小凌河河水的“干涸”“咆哮”的景象,与现在小凌河河水的“平静”、“安谧”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1分)(意近即可)
示例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1分)“泛动”“倒映”和“平静”“安谧”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小凌河的美景图(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1分)(意近即可)
18.(1)主旨:作者通过“风”这一特有的元素,展现出故乡的变化,歌颂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2分)(2)“时代精神”要点:①改革开放带来福祉②绿水青山就是(胜过)金山银山③绿色环境带来幸福生活④建设美好家园(抓住任意一点,语意连贯,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古诗鉴赏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9.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0.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四、写作清
21.下面两篇作文题目,任选一篇
题目:我找回了 (自尊、自信、友谊、母爱……)
要求:
(1)、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立意自定、书写工整。
(3)、叙事具体,描写生动感人,表达真情实感。?
(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