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习题课件(幻灯片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习题课件(幻灯片1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0 11: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1)衬 chàng 宛 (2)一抡 一轮
(3)A 
(4)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C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ǎ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èn(   )托   怅(   )然 wǎn(   )如


chàng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ǎ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一抡
一轮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ǎ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3)“旷远”中“旷”的意思是(  )
A.空而宽阔      B.心境开阔
C.耽误;荒废 D.长久
A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ǎ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2.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时,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字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B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通过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B.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这一基本问题,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驱遣想象,才能接受文艺作品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D.作者引用王维的两句诗,通过这个例子,论证了阅读文艺作品要看到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
D
5.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7页第5-8题。
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追溯汉字的根与源,可以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6.“甲骨文的雨( )、山( )”“视之其象可见”。请用简短的文字分别描述你看到甲骨文“雨”和“山”后想到的景象。
示例:看到甲骨文的“雨”,想到云层中的水滴降落到地面,淅淅沥沥的样子;看到甲骨文的“山”,想到地平线上的群峰连绵起伏的样子。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时就开始学习中文。去年,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了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
7.如果把下面这段话作为本文第⑥段的论据,你觉得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示例:我认为可以。第⑥段主要论述了如今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的观点。特朗普的外孙女从小就学习中文,并能用中文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足以证明这一论点。
【甲】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绝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选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乙】观 看《开学第一课》,我印象最深的是“字以溯源”中王宁老师展示的“正”“直”的造字思路和演化。行不离轨是“正”,目不斜视为“直”。“正直”就是看清道路,奔向目标。之前,我都不知道每天都在书写的汉字,竟这么富有哲理。(选自网络:某中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8.有人认为,学习汉字只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就足够了,不必深究字的本源意义。请联系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结合本文及材料【甲】【乙】,谈谈你的认识。
示例:我认为,学习汉字不仅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还应该探究字的本源意义。因为汉字具有融形、声、义三者于一体的特点,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中,追溯汉字的根与源,可以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