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巩固训练
(1)dí 浑 遐 (2)迷漫 弥漫
(3)受润泽 (4)比喻 拟人
C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戏剧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高)。
(2)①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是不同于其他国家戏剧的化妆艺术。②意义 作用
(3)示例:婉转动听的黄梅戏,如一缕云烟缭绕山岚,唱腔细腻而多变,是安徽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基础积累
C
拓展阅读
D
B
C
dí 浑 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洗涤( ) hún( )然天成 xiá( )思
1.[2018·淮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端午是个色泽浓烈的节日,它犹如一首hún然天成的古曲,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沐浴过雨水的花和叶子浓艳逼人,艾草、菖蒲和粽叶在端午结为兄弟姐妹,花、草和叶的清香四处迷漫。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端午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经过了时光的洗涤,留下的是妙不可言的xiá思。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迷漫
弥漫
1.[2018·淮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端午是个色泽浓烈的节日,它犹如一首hún然天成的古曲,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沐浴过雨水的花和叶子浓艳逼人,艾草、菖蒲和粽叶在端午结为兄弟姐妹,花、草和叶的清香四处迷漫。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端午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经过了时光的洗涤,留下的是妙不可言的xiá思。
(3)文段中“沐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润泽
1.[2018·淮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端午是个色泽浓烈的节日,它犹如一首hún然天成的古曲,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沐浴过雨水的花和叶子浓艳逼人,艾草、菖蒲和粽叶在端午结为兄弟姐妹,花、草和叶的清香四处迷漫。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端午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经过了时光的洗涤,留下的是妙不可言的xiá思。
(4)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比喻 拟人
1.[2018·淮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端午是个色泽浓烈的节日,它犹如一首hún然天成的古曲,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沐浴过雨水的花和叶子浓艳逼人,艾草、菖蒲和粽叶在端午结为兄弟姐妹,花、草和叶的清香四处迷漫。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端午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经过了时光的洗涤,留下的是妙不可言的xiá思。
2.[2018·遵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B.按照《规划》,遵义所辖各县都要修建飞机场,机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C.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D.由于韩美执意举行联合军演,使朝鲜产生了取消元首会面的想法。
C
3.[2018·恩施]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让世界更加意识到中国方案的重要。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C
4.5月17日上午,2018合肥戏剧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合肥广电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戏剧文化节独家引进了新编历史剧《伏生》、经典话剧《雷雨》、青春版《牡丹亭》三部经典名剧,为合肥的广大市民带来了纯正的戏剧艺术表演。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合肥市某校开展了“戏曲·唱出中国韵味”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阅读下面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对“戏剧艺术进课堂”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
“戏剧艺术进课堂”态度调查表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戏剧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高)。
对象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学生 赞成 赞成 较赞成
老师 赞成 较赞成 保留意见
家长 赞成 保留意见 反对
(2)小丽在网上搜到一段关于中国戏曲脸谱的材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她修改。
【A】因为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是不同于其他国家戏剧的化妆艺术。脸谱与服装配合构成了戏曲人物的外观,再配合唱、念、做、打的表演就形成了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眼睛、面部是情绪、心灵的窗户,因此脸谱是观众的视觉中心,【B】对唤起观众的审美美感起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是不同于其他国家戏剧的化妆艺术。
意义
作用
(3)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戏曲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突出该民间戏曲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婉转动听的黄梅戏,如一缕云烟缭绕山岚,唱腔细腻而多变,是安徽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7页第5-7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人们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文艺节目谈起,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论题。
B.作者认为,要使文化经典普及和传承,可以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
C.第④段画线句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化经典“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能“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
D.第⑤段先将“快餐式”文化与文化经典进行对比,指出“快餐式”文化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分析文化经典很难走入人心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
D
6.“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期《对楚王问》中的典故,分别代指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运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A.希望文艺作品的呈现方式“不拘于一格”,能符合大众的口味,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喜爱。
B.希望文艺工作者能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6.“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期《对楚王问》中的典故,分别代指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运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C.希望优秀作品的选择“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高深高雅的,也要有通俗普及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使经典得以普及。
D.希望高雅文化艺术与流行、通俗元素充分融合,推动文化经典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激发大众的兴趣。
C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中国·古风国韵》《经典咏流传》《声入人心》三个节目虽然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
B.第⑤段作者认为“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不小市场的原因:一是人们生活节奏过快,没有时间去品味经典;二是未能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经典。
C.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现象,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这说明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
D.从末段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文化经典既能顶天立地,又能铺天盖地,起到春风化雨、丰厚心灵,繁荣文化、滋养文明的作用。
B
8.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强调神似、强调写意;②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③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8页第6-11题。
9.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中“一般”一词的表达效果。
“一般”限制范围,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中国戏剧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确定的,但偶尔使用布景,“一般”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10.“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中,“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
“这些”指代“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以及“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
11.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西方戏剧强调摹仿,写实观念,与中国戏曲作比较,突出中国戏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