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单选题
我国出兵朝鲜的主要目的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找美国报仇 C. 击败美国,解放台湾 D. 树立大国形象
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农民真正获得解放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D. 抗美援朝胜利后
在1952年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发动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莉”“最美司机吴斌”……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杨根思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B. 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C. 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
使中国人民结束了受三座大山奴役的悲惨命运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使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增强了亚非拉美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新华社迎接党的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键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键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引路、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引路、星火燎原
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引路、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引路、进京赶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的正确理解是( )。
①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③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历史课上,王同学:“中国可真了不起!按国际惯例是鸣炮21响,而开国大典上我们的54门礼炮却要鸣28 响。我们国家太牛了!”你能给他一个正确的解释吗?( )
中国人民经过28年斗争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咱中国人民有钱
“8”字吉利
28响礼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国旗、国歌、国徽
④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 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开国大典》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下列叙述中,最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D.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有( )。
①抗美援朝
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
④三大改造
⑤镇反运动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彭德怀在自述中写“西方侵略者几百年前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下列节日中,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的是( )。
①端午节
②劳动节
③青年节
④建军节
⑤国庆节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目标 D.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结束了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谱写了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段文字适合用来评价()。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港澳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②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④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建国之初,国家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基本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富农、中农的土地和财产,分给贫苦农民;此举巩固了新生政权。”这段话的错误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民族团结 B. 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 C. 维护祖国统一 D. 促进民族和解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
A.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B. 采用公元纪年
C.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D.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B.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今
(2013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
50年 B. 54年 C. 56年 D. 62年
分析题
(13分)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积极探索复兴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下面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巧用表格,夯实基础】
老师指导同学们将知识点列表归纳。下面是其中一张表格,请你填写完整。(3分)
【关注细节,请你纠错】
老师将同学们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如下,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纠正。(6分)
【图说历史,归纳主题】
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图片,仿佛把同学们带到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2分)
【挑战思维,自主探究】
在课堂总结时,老师出示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请你说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2分)
论述题
(15分)历史上,我国十分重视对西藏的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西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使西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密切联系】
唐朝时,政府对吐蕃采取了和亲政策,请举例说明。(3分)
【加强管辖】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哪个朝代?(3分)
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理,除了册封外,还设置了什么机构?(3分)
(4)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解放?为保障西藏人民当家做主,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分)
【辉煌成就】
歌曲《天路》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其中的“天路”指青藏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对西藏的发有何作用?(3分)
答案附录
单选
A
B
B
C
A
B
D
B
D
A
B
D
B
A
C
B
D
A
C
B
C
B
C
C
D
分析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