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0 07:3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选题
下列搭配中有直接联系的一项是( )。
开国大典——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失误与挫折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香港、澳门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图中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 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②和平解放西藏
③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④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 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毛泽东说:“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天,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以下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有( )。
①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口号往往带有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口号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④“公私合营好,尽快完成了”
A. ①④②③ B. ④③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②①
小华爷爷今年80多岁,他经常给小华讲“爷爷过去的事情”。一天,他给小华讲了他经历过的四件事。其中哪一项最不可信?( )
A. 建国初期他们家分得田地和牲口 B. 他参加了志愿军赴朝作战
C. 他把家里做饭用的铁锅捐献出来炼钢 D. 1958年他办个养猪场,在村里率先致富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联中,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形式落实。因此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展开, 这在当时人民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
A. 土改 B. 红卫 C. 建国 D. 跃进
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标志是( )。
A. 红卫兵运动的结束 B. 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
C. 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集团 D. 周恩来、邓小平全面整顿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 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B.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C.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D.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内,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 )。
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
石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庆油田的开发是在( )。
A. 一五计划时期 B. 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1960年
②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 为了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 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 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九一三事件后,是哪位领导人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
A. 周恩来 B. 邓小平 C. 毛泽东 D. 陈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精神财富”主要是指( )。
A.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 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C.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D.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在哪一年国庆上,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共和国领导人肯定会更加兴奋地谈起原子弹?( )
A. 1964年 B. 1965年 C. 1966年 D. 1967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黄继光
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这是我国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简答题
(10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2分)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2分)
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此场景发生在什么时期?(2分)
改革开放新时期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法制的重要性。写出新时期颁布的一部法律文件的名称。(2 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法制中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
(7分)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泽东的上述感慨说明了我国工业怎样的状况?(1分)
为改变上述状况,我国实施“一五”计划,请写出“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1分)
请写出三个“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3分)
写出“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成果是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此文献在什么会议上颁布?(2分)
(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1分)这次改革对农民有何意义?(1分)
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基本信息。(1分)这对我国制定一五计划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分)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概况。(1分)
论述题
(1)图中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
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3分)
答案附录
单选
B
B
D
A
D
D
A
D
C
B
B
B
B
B
A
B
A
A
B
A
B
C
A
A
D
分析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