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咔咔咔》教学设计
西夏区实验小学 周婷
教学目标:
1、能模唱、听辨A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2、通过对比聆听、模唱曲谱、声势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活动参与到音乐中。
3、了解马林巴,并熟悉它的音色。
教学重点:
能听辨A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难点:
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聪明的小耳朵们,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火车的声音
2、节奏训练
WU - WU - WU - WU -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欣赏《火车咔咔咔》
小朋友们的火车开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踏上音乐之旅吧!火车开啦!欣赏视频
出示课题
介绍两个主题
A“爬山坡” B“钻山洞”
跟随音乐画出旋律线。一起画一画。
出示A主题曲谱,用la跟唱。
添加“爬山坡”歌词演唱,加深印象。
听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A主题。用不同颜色的卡片表示。
听A:举红牌 B:举绿牌
听辨主题:A B A A B A A B A
听一听,说一说:现在老师请大家听一首乐曲,听的时候大家要认真听一下,它的演奏乐器是弹奏、吹奏、还是敲击出来的?
火车到站了,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主奏乐器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演奏的?
那她是什么乐器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体验:尝试木琴的敲击。
总结木琴的音色,做对比。
介绍马林巴:
马林巴是一种木琴,它的琴板更多,木质软,所以音域更广,音色更加圆润。也被称为“大号木琴”。
乐器伴奏
再来听一听,除了马林巴,还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在里面?
加入沙锤等为主题A进行伴奏
分组为整曲进行伴奏及动作表演。
集体分部分共同创作:
乐器
动作
嘴巴模仿声音
总结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载着欢乐,向着我们最向往的地方出发吧!
(师生共同连成一辆小火车,在教室里开动起来,下课开出教室。)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学期的音乐教学,我发现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音乐的那种源自心底的热爱。
因此,在课堂设计中,将节奏、旋律、歌词、演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识、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我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通过这些师生合作的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课堂中采取"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能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也学得快乐,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火车咔咔咔》的教学中,我就充分从游戏中得到体会,当孩子们唱着歌儿,小手搭小手的在教室里“开火车”的时候,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能集中起来,玩也玩了,在玩的过程中歌曲也掌握了,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