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18 1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 ★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
轲 子舆 战国

孔子 孔孟
仁政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学 习 目 标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⒊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一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
读准字音朗读时注意读准下列注音:
傅说 胶鬲 曾益
拂士 蹴尔 畎亩

yuègézēngbìcùquǎn ⒈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⒉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
⒊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⒋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 / /
/
/ / /
/ / /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二读课文,疏通文义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看谁做得好;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重点提示:能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下列句子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5、曾益其所不能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第三段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第二段第四段(个别)(一般)(客观)(主观)(个人)(国家)(中心论点)(正面)(反面)引申拓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说难》、《弧愤》。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学习完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随堂检测你准备好了吗?1、古今异义:
⑴举于士
古义: 今义: ;
⑵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
⑶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今义: ; 狱官 士兵
用这些方法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这样的 判断动词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D3.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1)亲戚畔之 __通___ 2)曾益其所不能 __通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通___ 4)困于心,衡于虑 __通___ 畔叛曾增拂弼衡横 老鹰的幼雏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赶出家门,独立成长,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讨论: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布置作业
1.默写两篇课文。
2.课外阅读《孟子》,积累语句,体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