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阿拉木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阿拉木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0 11: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市台屿小学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 音乐 学科备课教案

册次
三下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阿拉木汗》
执教教师
罗方伶
执教日期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能感受《阿拉木汗》欢快、活泼的情绪。能根据指挥手势进行演奏,在整个活动中保持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和表现。
通过乐曲的欣赏、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
学习跟随乐曲为歌曲进行多声部伴奏,能够随音乐哼唱主旋律。
教学重难点:
跟随乐曲进行多声部伴奏。
学习资源及教具准备
希沃课间、便携键盘、三角铁
课时
安排
1






首 备
调整策略
和实践
组织教学
屏幕出示:
师:同学们呀你们好
生:罗老师呀您也好
师:这是两句简单的问好,老师给它加上点节奏,让它更具有音乐性,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节奏来给我的问好做出回应。
O XX X X XX X O
师:同学们呀你们好
生:罗老师呀您也好
【设计意图:运用主题旋律第二乐句的节奏进行课前问好,为弱起节奏的掌握,以及旋律哼唱的学习奠定基础。】
律动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旋律,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律动起来吧.
生:律动
师:同学们的节奏很准确,动作很优美。那你们知道这段旋律来自哪个民族吗?
生:维吾尔族
师:是啊,你们说的很准确,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在新疆的天山脚下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那里有美丽的风景、美味的食物,音乐也非常有特点。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律动中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运用为主题旋律伴奏的两个节奏型及动作为歌曲伴奏,为接下来的多声部伴奏奠定基础。】
二、整体欣赏
1、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阿拉木汗》是一首流传很广的维吾尔族民歌,它被改编成很多种表演形式,今天我们来欣赏器乐演奏形式的《阿拉木汗》,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欢快活泼的。
听辨演奏乐器
师:那么请再思考,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
生:古筝、琵琶、二胡、扬琴、笛子。
师:这是一首民乐合奏形式的《阿拉木汗》。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怎么演奏的?
生: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师:同学们演奏的有模有样的,我们来欣赏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阿拉木汗,当你听到某一样乐器时,请模仿这种乐器的演奏动作。
听辨主题A多次出现
师:同学们演奏的太棒了!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三段旋律,请同学们分别听一听,那一段旋律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生:主题A出现次数最多。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受情绪、熟悉演奏乐器这两个环节,从视觉、听觉上两次完整聆听乐曲。在听辨主题A多次出现的环节,又分别聆听了乐曲的三段主要旋律,在学生心中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有助于接下来的音乐活动开展。】
四:分段欣赏
1、主题A:多声部伴奏
哼唱主题A旋律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出示主题A乐谱)这就是歌曲主题A的乐谱。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的主题A,听一听主题A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生:三个乐句
师:同学们看看乐谱,主题A这三个乐句中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第二乐句节奏有什么特点?我们用“啦”跟琴哼唱。
生:第一句和第三句相似。第二乐句是弱起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说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那我们刚才的哼唱有唱出欢快的情绪吗?为什么没有?
生:速度比较慢
师:你们对速度的变化感觉很敏锐。歌曲之所以让我们感到情绪欢快的原因是它的速度稍快。还有一个原因是它运用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紧凑密集的音符让我们感到欢快。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用稍快的速度哼唱出欢快的感觉。
(2)多声部伴奏
师:同学们这次的演唱让老师感受到了欢快活泼、充满活力。女子十二乐坊用了这些民族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想一起演奏。你们知道吗,我们身上也有一些小乐器呢,我们的身体都有哪些乐器?
生:拍手、拍腿、跺脚、捻指......
师:同学们有许多想法,请你们看看老师用了什么乐器。(示范伴奏)
Dong:X O X O | X O X O|
Da: O X O X | O X O XX|
师:老师刚刚都用了哪些乐器为歌曲伴奏?
生:脚、手、嘴巴
师:你们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乐器?
生:三角铁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乐器可以用在第几句?
生:第二句。
师:第一句和第三句用dongda伴奏,第二句用三角铁,我们和着音乐完整为主题A伴奏。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非常好,那我们配上优美的动作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运用律动导入的新疆舞蹈动作)
听辨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师:同学们你们说主题A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次数最多,那么到底出现了几次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生:三次
师:这三次都完全一样吗?第三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三次出现时只有二、三乐句而没有第一乐句,所以我们把第三次用字母A’表示。(板书:A A A’)
2、B段
师:歌曲除了主题A还有两段旋律,我们分别用字母B和C来表示。我们先来听一听旋律B,请同学们听一听旋律B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二胡和笛子;弱起节奏。
师:二胡是怎么演奏的?笛子呢?请同学们来当小小演奏家,在欣赏主题B时听到哪个乐器的声音就模仿它的演奏动作。
生:随音乐做动作
C段
师:旋律C中哪个乐器在重复同样的旋律?
生:琵琶
师:那琵琶是怎么演奏的呢?请同学们在欣赏旋律C时模仿听到琵琶的声音就模仿琵琶弹奏的动作。
师:同学们演奏动作十分到位,现在老师把歌曲完整播放一次,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主题B和主题C应该排在什么位置?
(板书:A B A C A’)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听辨乐曲的曲式结构。】
4、随音乐完整表演歌曲
.师:让我们和十二乐坊的演奏家们一起登台合作这首《阿拉木汗》吧。
生:随音乐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维吾尔族的这首《阿拉木汗》,它是一首民乐合奏形式的乐曲,它由哪些乐器演奏?老师这里有几道题,来检查同学们对歌曲掌握了多少。
生:小组竞赛
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