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课件(32张)+教案+说课稿+评课稿+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5《黄河颂》课件(32张)+教案+说课稿+评课稿+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0 11:58:12

文档简介

姓名 王晓丽 主备 王晓丽 审核
班级 七年级8班 授课时间 3月12日 总课时数10课时 一课时
课题 《黄河颂》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合作探究法 3、点拨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二)自学检测1.文学常识《黄河颂》选自著名诗人____________创作的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______________》,后经音乐家________谱曲后风行全国。当时正值战争时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____________,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____________,誓死保卫祖国。简介词曲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颀赏黄河视频。    ?2.朗读  指名读3.生字词黄河惊涛澎湃、浊流 wǎn转、一xiè万丈,她用英雄的体pò,筑起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她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要像她一样的伟大坚强!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  )       屏障(  )     滋长(  ) 浊流 wǎn(  )转 一xiè(  )万丈 体pò(  )(2)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三)重点点拨: 解读一个关键字1.找出关键字。 2.提出问题:颂的对象是什么?怎样颂? 为什么要颂?3.分析问题:从题目和朗诵词入手,理解颂的对象有黄河、中华民族。 从歌词入手,理解怎样颂、为什么要颂。4.小结:(1) 反复出现“啊!黄河!”把 “颂黄河” 分为三个层次:  养育----保卫----激励 (2)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黄河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伟大。5.总结板书:望――颂――学 6.深情地读:(1)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2)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四)巩固练习1.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以“啊!黄河!”开头,仿写一小段诗。 备注
课后小记 因课前抽查字词,未能按计划完成练习任务,体现完整的“三一五”教学模式。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用心品悟,积极交流,也算是学有所获。


《黄河颂》说课稿
民勤五中  王晓丽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 “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一)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二)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二)自学检测
1.文学常识
《黄河颂》选自著名诗人____________创作的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______________》,后经音乐家________谱曲后风行全国。当时正值战争时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____________,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____________,誓死保卫祖国。
简介词曲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颀赏黄河视频。    ?
2.朗读
  指名读
3.生字词
黄河惊涛澎湃、浊流 wǎn转、一xiè万丈,她用英雄的体pò,筑起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她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要像她一样的伟大坚强!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  )       屏障(  )     滋长(  )
浊流 wǎn(  )转 一xiè(  )万丈 体pò(  )
(2)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三)重点点拨:
解读一个关键字
1.找出关键字。
2.提出问题:
颂的对象是什么?
怎样颂?
为什么要颂?
3.分析问题:
从题目和朗诵词入手,理解颂的对象有黄河、中华民族。
从歌词入手,理解怎样颂、为什么要颂。
4.小结:
(1) 反复出现“啊!黄河!”把 “颂黄河” 分为三个层次:
  养育----保卫----激励
(2)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黄河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伟大。
5.总结板书:望――颂――学
6.深情地读:
(1)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2)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
(四)巩固练习
1.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
先是近镜头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以“啊!黄河!”开头,仿写一小段诗。
六、教学反思
  因课前抽查字词,未能按计划完成练习任务,体现完整的“三一五”教学模式。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用心品悟,积极交流,也算是学有所获。


《黄河颂》评课稿
语文组 谢 彬
今天听了王晓丽老师执教的《黄河颂》一课,受益匪浅。现简评如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教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1、 教学目标与思路明晰
教学目标明确,简约明了。两个目标:
1.激情诵读,读出气势;
2.深情体味,读出感情。
围绕上述目标,王晓丽老师分四个板块逐步推进教学:
(1)在激情导入之后,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在赏读课文环节,王老师很智慧地把这首诗先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在读讲歌词时,又分成表现黄河的“气魄”和“精神”两层。在讲黄河的“精神”时,又引导学生根据“啊,黄河!”很自然地分为三小层去学习。
(3)“黄河精神”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紧扣一个关键字“颂”来解读诗歌,从歌颂什么、怎样歌颂、为什么歌颂三个方面深入挖掘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理解了诗作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4)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整个教学流程,思路非常清晰,且联系紧密,自然融合为一体,犹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一般。
二、注重诵读,彰显文本特点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诗歌的教学要突出诗歌的诵读。王老师以“诵读”的教学方法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激情澎湃的读书声是这节课最为突出的亮点。文本承载的就是黄河雄伟宏大的气魄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师生的朗读也彰显得很大气,荡气回肠,展示了黄河的奔放咆哮、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王老师通过朗读技巧的点拨,指导学生采用指名读、竞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读出了诗韵,读出了诗意,读出了诗情,读出了诗境。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欣赏和感受;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并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字“颂”的分析来深入理解了诗歌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示范课。



(共32张PPT)
自学检测
1、文学常识
2、朗读
3、生字词
? 《黄河颂》选自著名诗人____________创作的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______________》,后经音乐家________谱曲后风行全国。当时正值战争时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____________,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____________,誓死保卫祖国。    ?
光未然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伟大坚强
中华民族

词作者: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
曲作者:冼星海
指挥黄河大合唱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人民音乐家"
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遍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河对口曲》
5.《黄水谣》
6.《黄河怨》
7.《保卫黄河》
8.《怒吼吧,黄河》
返回
上一页
黄河惊涛澎湃、浊流 wǎn转、一xiè万丈,她用英雄的体pò,筑起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她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要像她一样的伟大坚强!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  )       屏障(  )     滋长(  )
浊流 wǎn(  )转 一xiè(  )万丈
体pò(  )
(2)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重点点拨
    
    解读一个关键字
        
颂的对象是什么?
怎样颂?
为什么要颂?
朗诵词
象征
黄河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描写
歌词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抒情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歌词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抒情
歌词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抒情
1、 反复出现“啊!黄河!”把 “颂黄河” 分为三个层次:
  养育----保卫----激励
2、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黄河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伟大。
歌词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深情地读: ?? 一、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
速和语调。 ?? 二、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巩固提高
   1、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
先是近镜头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我们的民族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以“啊!黄河!”开头,仿写一小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