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说课稿
民勤五中 谢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回延安》,它是部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说。
1、 说教材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1940年,诗人贺敬之到达延安,革命圣地延安哺育了诗人成长,直到1946年他离开延安奔赴新的战场。1956年,阔别延安十年后诗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发展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首诗歌。
诗人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个小节,以赤子之心歌颂养育了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歌,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重返延安时的激动感情。
2.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说学法
《回延安》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反复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版块:
(一)欣赏视频读诗文
(二)精读赏析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悟诗情
(四)师生合力诵诗魂
四、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侧重突出两点:
1.学法指导: 在学习完第一小节后,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学习每一小节,完成什么任务:
(1)拟小标题,并说明依据: 延安
(2)赏析语言,感悟作者情感;
(3)说说朗读语气语调;
(4)用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
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完成二、三、四、五小节的学习任务,并汇报学习成果,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反复朗诵:
我一直认为,诵读是对诗歌最生动的情感表达方式。本节课上,我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了诗意、感悟了情感,完成了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回延安》教学设计
民勤五中 谢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重返延安时的激动感情。
2.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欣赏视频读诗文
1.欣赏视频朗诵《回延安》。
2.学生齐读诗歌,感知文意。
3.了解作者贺敬之及写作背景资料。
4.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强调“比兴”手法。
2、 精读赏析解诗意
1.师:同学们,延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940年,诗人贺敬之到达延安,革命圣地延安哺育了诗人成长,直到1946年他离开延安奔赴新的战场。1956年,阔别延安十年后诗人重回延安,他的心情该有多么激动呢?请大家看第一小节。
2.拟小标题:回延安。
3.赏析语言:抓住文中的一系列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板书:回延安——激动兴奋)
4.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第一小节,才能把这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呢?
明确:语速应较快,突出激动心情。
5.师示范朗读一遍。
3、 合作探究悟诗情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做了哪些事:
(1)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依据: 延安
(2)赏析语言,感悟作者情感。
(3)说说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
(4)用小组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
2.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组合作探究,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完成二、三、四、五小节的学习任务。
3.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4.小结:《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个小节,以赤子之心歌颂养育了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四、师生合诵展诗魂
1.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把诗人对“母亲延安”那份眷念、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2. 师生合作朗诵《回延安》。
五、布置作业:
1.课下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2. 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耶的《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回延安——激动兴奋
忆延安——感激怀念
话延安——亲切温馨
看延安——喜悦赞美
颂延安——热爱眷恋
(共9张PPT)
回延安
贺敬之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多用“比兴”手法。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回延安——激动兴奋
语速应较快,突出激动心情。
1.给每一章节拟出小标题,并说明依据: 延安
2.赏析语言,感悟作者情感。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
1.课下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2. 对照这首诗,阅读莫耶的《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