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基础巩固卷)
(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B.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C.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D.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B.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C.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
B.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足。
C.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D.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二、文本阅读(30分)
(一)课内(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7题。
国 王 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你们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但是后来他又有了进步,所以才规定他必须多赢几着。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国 王 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碉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 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 请了,殿下。(二人比剑。)
哈姆莱特 一剑。
雷欧提斯 不,没有击中。
哈姆莱特 请裁判员公断。
奥斯里克 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 好;再来。
国 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 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 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4.文中加点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3分)
5.国王对哈姆莱特曾说过他看好雷欧提斯,为什么在这里却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4分)
6.文中加点的“这一个消息”指什么?为什么国王要用如此排场预祝哈姆莱特的胜利?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7.雷欧提斯明明知道比剑是一场阴谋,也知道自己使用的剑锋上涂有毒药,为什么在比剑的第一、二回合却让哈姆莱特占了上风?(4分)
(二)课外(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像飞一样
立 夏
“对了,岛上有汽车吗?”说这话的时候,我和阿龙正坐在一艘晃晃悠悠的小木船上。去蜈蚣岛的客船每周仅一班,我等不及,让阿龙花钱雇了一条小船。
“哪有!”阿龙哈哈笑了,“本来就没有,现在更不会有了。”
毕业后这些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学生时代就无比向往的海岛。公司欲开发大型荒岛求生项目,需要一个岛,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同学阿龙。
阿龙来自舟山群岛,是我们班唯一来自海边的同学。在他的描述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玉米粒似的随意撇在大海上,而他小时候居住的蜈蚣岛,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类、固定在礁石上的贝类、沙滩上爬得飞快的螃蟹、滩涂泥洞里探头探脑的跳跳鱼,还有岛上高高低低的石屋,渔船拢洋时码头上遍地白花花的鱼……这些场景从善于讲故事的阿龙口中讲出来,在我的脑中构筑了一个如梦境一般神奇的世界。
阿龙接到我的电话就说:“你们可以去蜈蚣岛啊!”
“拜托,我找的是荒岛,蜈蚣岛人丁兴旺,放百八十个人进去活100年都不成问题,还搞什么求生训练啊!”我笑着说。
阿龙说:“唉,如今的蜈蚣岛,就一荒岛,你去了就知道了。”
船一靠岸,果然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石屋建在山上,却不见人烟。阿龙说,岛上的人基本上都迁到陆地或者大岛上去了,现在只剩下几个老人不愿离开,还住在老屋里,他们的家人每周用客船送些吃的用的过来。
环岛一周,我欣喜异常,这正是我想要的岛。可是走得人都快虚脱了。阿龙说,我带你找个地方喝口茶坐一会儿。就这样,我见到了阿优婆,老人70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我夸她屋子里的那些旧家具、院子里的大瓦缸……我确实从内心里喜欢这些老东西,怀旧又精致。她很健谈。一只小黑狗乖巧地伏在她脚边打瞌睡。阿龙告诉我,阿优婆的儿子在大岛上买了房子,但她死活不肯搬。阿龙指了指脑袋,说阿优婆一辈子没出过岛,有点固执,是个老脑筋。儿子带来的新玩意儿全被她扔在一边。媳妇有一次烫了头发来看她,也被她狠狠骂了一顿。所以现在儿子、媳妇也不大愿意来了。我很惊讶,一辈子没出过岛,是我无法想象的。是的,虽然阿优婆颇为热情,但我感觉到,她不喜欢我的时装、我的卷发、我的眼影、我的口红。我也不喜欢她,不喜欢她的封闭,以及言语中对岛外世界的抵触。
紧张的汇报、考察之后,老板最后拍了板,我们的荒岛求生营地终于可以规划建设了。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联系好登陆艇,运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卡车到岛上。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突然发现前面有个蹒跚的背景,是阿优婆。我下车,让她坐上我的车,想送她回家,然而她并不搭理我,漠然地转头便走。我开车继续前行,突然有个小黑点从路边冲出来,我一个急刹,吓出了一身冷汗。是阿优婆的小黑狗,冲着汽车吠叫。
我从梦中惊醒了。没有海,没有阿优婆,我躺在宾馆的床上,远处传来几声狗叫。我再也无法入睡,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但那个蹒跚的背影让我久久难忘。若我带着一大帮时尚的男男女女,打破这个岛的平静,对于阿优婆这样的老人来说会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我和阿龙来到阿优婆家,把我们在这个岛上想做的事,说给阿优婆听。我想,即使阿优婆不能理解,让她狠狠地骂我一顿,也能让我的心里好受一些。
然而,阿优婆对我们说的似乎挺有兴趣。她说,这个活动好啊,海里全是宝,以前最苦的时候,我们岛上也没饿死过人。海里可以钓鱼,海边可以捡海螺,泥涂里有跳跳鱼、小螃蟹。人是饿不死的,就怕你们城里人吃不起苦。我得寸进尺,邀请阿优婆坐车去参观我们的求生基地。阿龙在一旁摇着头说,阿优婆从来没出过岛,也没见过汽车,她不敢坐的吧。但是阿优婆竟然同意了。她走到汽车前,小心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车身,脸上带着孩童般的好奇。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放下车窗,打开音乐,海风扑面而来。副驾驶座坐着的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写出了阿优婆坐上越野车心情的兴奋与舒适的体验,表现了阿优婆内心深处对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的好奇。
B.阿龙在小说中不可或缺,没有他,“我”找不到蜈蚣岛并且不会想把荒岛求生的营地建在岛上;没有他,“我”见不到阿优婆。
C.“我”喜欢现代又时尚的东西,也喜欢阿优婆的那些怀旧又精致的老东西,但“我”却不喜欢她的封闭和对外界的抵触,由此可见,在现代与传统中“我”显得很迷茫。
D.阿优婆生活的蜈蚣岛是处在飞速发展环境中的很多海岛的缩影。它们曾经人丁兴旺,但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改变着它们的未来,小说的主题令人深思。
9.小说的第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10.结合文本,试分析阿优婆认可我们的“荒岛求生”项目的原因。(6分)
三、语言表达(11分)
11.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6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6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八百余名师生,诚挚地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您们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6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12.下面是餐厨垃圾厌氧能源化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作文(5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仪式。新年倒数的钟声敲响,提醒着跨年的喜悦与神圣;单膝跪地,请求婚嫁,献上婚戒,定格了爱情的幸福和甜蜜;体育赛场,颁奖礼上,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传扬着国家荣誉与民族自豪。开学典礼,结婚典礼,开业典礼,欢迎仪式,宣誓仪式,不一而足。
近段时间,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仪式:上海某小学“孝敬文化节”活动中,全体学生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父母教诲;河南某中学为弘扬传统文化,要求学生每天跪拜孔子;三峡大学首届国学班开班,35名学生身穿传统汉服齐诵拜师帖,向12位导师鞠躬奉茶,行拜师礼……
关于“仪式”,你有怎样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题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保持一致,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类型上,属于“社会生活型”和“理论观点型”的综合体。命题材料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生活现象,而在现象的呈现上又体现了一定的观点倾向。
从材料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应该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仪式,第二部分为产生争议的仪式。要辩证立意。关键词“仪式”对题目提出了限制,考生必须要紧紧围绕“仪式”这个核心范围进行写作,否则会被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本次作文写作内容其实就是“如何看待仪式的形式与意义的改变”,核心词是“仪式”。只要围绕“如何看待仪式的形式与意义的改变”这个范围表明思考与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阶段质量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基础巩固卷)
(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B.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C.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D.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解析:选A 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由后文“奋楫争先”可知,应用“百舸争流”。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政通人和:政治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由前面的“国家”和后面的“重大战略任务”可知,用“长治久安”。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形容“判断”,用“高瞻远瞩”。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文句说“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很多,用“不胜枚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B.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C.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解析:选B 根据括号后面的句子“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可知,战略思想应是“人、枪、款”,B项和C项相比,B项和后文更连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
B.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足。
C.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D.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解析:选D 根据逻辑,应是先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目的;“解决”与“问题”搭配,“缺乏”与“不足”重复。
二、文本阅读(30分)
(一)课内(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7题。
国 王 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你们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但是后来他又有了进步,所以才规定他必须多赢几着。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国 王 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碉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 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 请了,殿下。(二人比剑。)
哈姆莱特 一剑。
雷欧提斯 不,没有击中。
哈姆莱特 请裁判员公断。
奥斯里克 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 好;再来。
国 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 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 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4.文中加点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3分)
解析:解答时要从国王的身份和地位考虑,这是国王在炫耀自己高贵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答案:不好。因为原文更能凸显出国王的尊贵身份,表示国王地位的至高无上以及对这次比剑的高度重视。
5.国王对哈姆莱特曾说过他看好雷欧提斯,为什么在这里却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4分)
解析:这句话可以从国王的阴险狡诈角度考虑,注意国王说这番话的前后语境。
答案:前者是为了激起哈姆莱特的好胜心,使比赛激烈;后者是防备毒剑之计不成功,为毒酒之计作铺垫。
6.文中加点的“这一个消息”指什么?为什么国王要用如此排场预祝哈姆莱特的胜利?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解析:解答此题,不要被国王的表面现象(语言、做法)迷惑,要从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入手,理解国王阴险、狡诈的本性。
答案:文中加点的“这一个消息”是指哈姆莱特比剑胜利、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的消息。国王用如此排场预祝哈姆莱特的胜利实际是一箭双雕之计,既想激起哈姆莱特的斗志,又想借此机会除掉哈姆莱特。这段文字充分显示了国王的狠毒、奸诈、阴险。
7.雷欧提斯明明知道比剑是一场阴谋,也知道自己使用的剑锋上涂有毒药,为什么在比剑的第一、二回合却让哈姆莱特占了上风?(4分)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雷欧提斯形象的把握,结合课文两人都中毒后的对话,不难看出此时的雷欧提斯并没有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
答案: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二)课外(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像飞一样
立 夏
“对了,岛上有汽车吗?”说这话的时候,我和阿龙正坐在一艘晃晃悠悠的小木船上。去蜈蚣岛的客船每周仅一班,我等不及,让阿龙花钱雇了一条小船。
“哪有!”阿龙哈哈笑了,“本来就没有,现在更不会有了。”
毕业后这些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学生时代就无比向往的海岛。公司欲开发大型荒岛求生项目,需要一个岛,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同学阿龙。
阿龙来自舟山群岛,是我们班唯一来自海边的同学。在他的描述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玉米粒似的随意撇在大海上,而他小时候居住的蜈蚣岛,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类、固定在礁石上的贝类、沙滩上爬得飞快的螃蟹、滩涂泥洞里探头探脑的跳跳鱼,还有岛上高高低低的石屋,渔船拢洋时码头上遍地白花花的鱼……这些场景从善于讲故事的阿龙口中讲出来,在我的脑中构筑了一个如梦境一般神奇的世界。
阿龙接到我的电话就说:“你们可以去蜈蚣岛啊!”
“拜托,我找的是荒岛,蜈蚣岛人丁兴旺,放百八十个人进去活100年都不成问题,还搞什么求生训练啊!”我笑着说。
阿龙说:“唉,如今的蜈蚣岛,就一荒岛,你去了就知道了。”
船一靠岸,果然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石屋建在山上,却不见人烟。阿龙说,岛上的人基本上都迁到陆地或者大岛上去了,现在只剩下几个老人不愿离开,还住在老屋里,他们的家人每周用客船送些吃的用的过来。
环岛一周,我欣喜异常,这正是我想要的岛。可是走得人都快虚脱了。阿龙说,我带你找个地方喝口茶坐一会儿。就这样,我见到了阿优婆,老人70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我夸她屋子里的那些旧家具、院子里的大瓦缸……我确实从内心里喜欢这些老东西,怀旧又精致。她很健谈。一只小黑狗乖巧地伏在她脚边打瞌睡。阿龙告诉我,阿优婆的儿子在大岛上买了房子,但她死活不肯搬。阿龙指了指脑袋,说阿优婆一辈子没出过岛,有点固执,是个老脑筋。儿子带来的新玩意儿全被她扔在一边。媳妇有一次烫了头发来看她,也被她狠狠骂了一顿。所以现在儿子、媳妇也不大愿意来了。我很惊讶,一辈子没出过岛,是我无法想象的。是的,虽然阿优婆颇为热情,但我感觉到,她不喜欢我的时装、我的卷发、我的眼影、我的口红。我也不喜欢她,不喜欢她的封闭,以及言语中对岛外世界的抵触。
紧张的汇报、考察之后,老板最后拍了板,我们的荒岛求生营地终于可以规划建设了。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联系好登陆艇,运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卡车到岛上。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突然发现前面有个蹒跚的背景,是阿优婆。我下车,让她坐上我的车,想送她回家,然而她并不搭理我,漠然地转头便走。我开车继续前行,突然有个小黑点从路边冲出来,我一个急刹,吓出了一身冷汗。是阿优婆的小黑狗,冲着汽车吠叫。
我从梦中惊醒了。没有海,没有阿优婆,我躺在宾馆的床上,远处传来几声狗叫。我再也无法入睡,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但那个蹒跚的背影让我久久难忘。若我带着一大帮时尚的男男女女,打破这个岛的平静,对于阿优婆这样的老人来说会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我和阿龙来到阿优婆家,把我们在这个岛上想做的事,说给阿优婆听。我想,即使阿优婆不能理解,让她狠狠地骂我一顿,也能让我的心里好受一些。
然而,阿优婆对我们说的似乎挺有兴趣。她说,这个活动好啊,海里全是宝,以前最苦的时候,我们岛上也没饿死过人。海里可以钓鱼,海边可以捡海螺,泥涂里有跳跳鱼、小螃蟹。人是饿不死的,就怕你们城里人吃不起苦。我得寸进尺,邀请阿优婆坐车去参观我们的求生基地。阿龙在一旁摇着头说,阿优婆从来没出过岛,也没见过汽车,她不敢坐的吧。但是阿优婆竟然同意了。她走到汽车前,小心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车身,脸上带着孩童般的好奇。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放下车窗,打开音乐,海风扑面而来。副驾驶座坐着的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写出了阿优婆坐上越野车心情的兴奋与舒适的体验,表现了阿优婆内心深处对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的好奇。
B.阿龙在小说中不可或缺,没有他,“我”找不到蜈蚣岛并且不会想把荒岛求生的营地建在岛上;没有他,“我”见不到阿优婆。
C.“我”喜欢现代又时尚的东西,也喜欢阿优婆的那些怀旧又精致的老东西,但“我”却不喜欢她的封闭和对外界的抵触,由此可见,在现代与传统中“我”显得很迷茫。
D.阿优婆生活的蜈蚣岛是处在飞速发展环境中的很多海岛的缩影。它们曾经人丁兴旺,但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改变着它们的未来,小说的主题令人深思。
解析:选C “在现代与传统中‘我’显得很迷茫”于文无据。
9.小说的第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答案:①写出了蜈蚣岛曾经的特点:景象神奇,人丁兴旺。②与下文蜈蚣岛成为荒岛形成对比,使行文有波澜,故事有起伏。③与阿优婆介绍“海里全是宝”在结构上相响应,可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④有利于突出主题,让人深思曾经的古渔村在飞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如何走向未来。
10.结合文本,试分析阿优婆认可我们的“荒岛求生”项目的原因。(6分)
答案:①“我”尊重理解阿优婆,并好好地和她进行了沟通,使她对我们的项目产生了兴趣,从而没有了抵触情绪。②“荒岛求生”项目能够让年轻人去体验她曾经的生活方式,从而让她获得了一种认同感。③“荒岛求生”项目让阿优婆所看重的自然资源再次得到利用,她颇感欣慰。④我们规划设计的“荒岛求生”项目是以锻炼城里年轻人吃苦能力、提升求生本能为目的的,而这些也是阿优婆所认可的。⑤阿优婆虽固守她的传统,但其实内心里也和年轻人一样充满着好奇,有渴望“飞起来”的梦想。
三、语言表达(11分)
11.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6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6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八百余名师生,诚挚地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您们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6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答案:“寿辰”改为“华诞”;“耿耿于怀”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您们”改为“你们”或“您”;“手足”改为“同窗”。
12.下面是餐厨垃圾厌氧能源化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答案:餐厨垃圾在经固液分离后,按液相和固相分别进行处理。液相部分进行油水分离,油脂可制成生物柴油,污水再进行污水治理;固相部分在经挤压过滤、油脂分离后,通过厌氧发酵阶段将产生的沼气用于制压缩氢气,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
四、作文(5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仪式。新年倒数的钟声敲响,提醒着跨年的喜悦与神圣;单膝跪地,请求婚嫁,献上婚戒,定格了爱情的幸福和甜蜜;体育赛场,颁奖礼上,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传扬着国家荣誉与民族自豪。开学典礼,结婚典礼,开业典礼,欢迎仪式,宣誓仪式,不一而足。
近段时间,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仪式:上海某小学“孝敬文化节”活动中,全体学生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父母教诲;河南某中学为弘扬传统文化,要求学生每天跪拜孔子;三峡大学首届国学班开班,35名学生身穿传统汉服齐诵拜师帖,向12位导师鞠躬奉茶,行拜师礼……
关于“仪式”,你有怎样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题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保持一致,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类型上,属于“社会生活型”和“理论观点型”的综合体。命题材料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生活现象,而在现象的呈现上又体现了一定的观点倾向。
从材料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应该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仪式,第二部分为产生争议的仪式。要辩证立意。关键词“仪式”对题目提出了限制,考生必须要紧紧围绕“仪式”这个核心范围进行写作,否则会被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本次作文写作内容其实就是“如何看待仪式的形式与意义的改变”,核心词是“仪式”。只要围绕“如何看待仪式的形式与意义的改变”这个范围表明思考与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