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戏剧序曲:在歌剧、清唱剧、舞剧、话剧等大型文艺音乐作品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起到 剧情的作用。
序曲
OVERTURE
原文是“起始”、“ 开端”之意。序曲的出现是在十七世纪
初随着歌剧、清唱剧的出现而诞生的。
暗示
音乐会序曲:管弦乐团在音乐会开始时演奏的独立序曲。
卡门序曲(比才) “节日”序曲(肖斯塔科维奇)
哀格蒙特序曲(贝多芬)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
春节序曲(李焕之)
俄国著名作曲家,代表着19世纪末情绪的作曲家,他是浪漫主义运动最后阶段的悲观主义者。于1893年11月6日病逝于彼得堡。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黒桃皇后》;《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暴风雨》《1812序曲》;钢琴套曲《四季》,第一钢琴协奏曲;船歌、舞曲等等。
1880年10月,尼古拉·鲁宾斯坦(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建人),请柴可夫斯基为即将到来的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写一首大型乐曲。他提出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博览会开幕、亚历山大加冕二十五周年、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
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展开构思。这座天主教堂是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毁的,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为创作素材,写成了这首作品,称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庄严序曲”(简称《1812》序曲)。
1882年,适值俄法战争七十周年,本曲在莫斯科全俄工艺博览会举办的第六次交响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当时《俄罗斯新闻》评论道;“这次音乐会大概会长久地留在所有听众的记忆里。柴可夫斯基频频谢幕。我们由衷地庆幸,因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是伟大天才只有逝世后才能被社会承认的时代。”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评论道:“……这一深刻的人民性的音乐象平稳波涛,庄严有力地在大厅里回响。它用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气魄雄浑地表现了这一庄严的时刻,及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乐曲以俄罗斯人民1812年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历史性胜利的主题。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俄法战争的过程:
俄国人民在战前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
敌人的侵略,和平生活秩序打乱,到处是骚乱和不安
俄国军队在动员,俄法两军会战
俄国人民庆祝胜利,高歌欢呼
法国国歌《马赛曲》——侵略者
沙俄国歌 俄国民歌 ——被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