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0 14:5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乌孜别克族
汉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苗族
侗族
佤族
藏族
满族
回族
瑶族
彝族
水族
拉祜族
壮族
畲族
黎族
朝鲜族
布衣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白族
傣族
傈僳族
高山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羌族
布朗族
普米族
仫佬族
阿昌族
达斡尔族
塔吉克族
撒拉族
毛南族
锡伯族
怒族
俄罗斯族
保安族
裕固族
门巴族
德昂族
赫哲族
鄂温克族
珞巴族
京族
塔塔尔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基诺族
仡佬族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古代和近代有哪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
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代设置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清代设置伊犁将军府
元代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宣政院直接统辖
唐与吐蕃和亲,和同为一家
清代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元代设置澎湖巡检司
清代台湾府
元代设置北庭都元帅护府

西汉张骞通西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成公主入藏
抗日战争时期的回民支队

我国古代哪两个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1)我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布特点:
①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频繁迁徙中逐步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大边疆地区,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2)我国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
背景:
现实情况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1)我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我国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
(3)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各族人民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凝聚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综合各方面因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了历史和现实,国家和人民的最佳选择!
2、含义: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自治州(盟)、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前提条件
地区、范围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的依据
自治区权力
自治权:
立法、经济、文化管理、交通执行权等
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内蒙古自治区
思考:你知道我国当前有哪些民族自治区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请将下列自治区主席与他们所在的自治区地图进行配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齐扎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陈武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符合宪法、国家方针政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好处?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如云南地区的低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西藏带着枷锁的农奴
1.背景:
(1)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1959—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现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这一落后局面?
二、共同繁荣发展
2.举措:
3、成果
(一)政治方面
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
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少数民族保留着奴隶制和农奴制。这些少数民族群众大都附属于奴隶主或封建领主,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任意买卖或当作礼物赠送。
新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昔日广大农奴和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一)政治方面
②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人(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截至2008年,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多万人。全国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占9.6%。
(一)政治方面
③各族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在国家机关中发挥作用。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员。
目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二、共同繁荣发展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1年 12140 50976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93年,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是中国唯一一?家符合奥运会标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伊利集团也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据2018年伊利企业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同期增长16.89%;净利润64.52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期增长10.32%,再创亚洲乳业新高,其中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33%,持续稳居全球乳业第一。

二、共同繁荣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人均收入增长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总值增长表

二、共同繁荣发展
(二)经济方面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大量重点工程。
“一五”计划期间: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东段)、包兰铁路、集二铁路、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60年代:兰新铁路(西段)、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滇藏公路
改革开放:南昆铁路、内昆铁路、南疆铁路、拉萨机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宁夏扬黄灌溉工程、新疆塔里木油田、内蒙古大型煤电基地。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结束了西藏地区无铁路的历史,成为一条神奇的天路。

(二)经济方面
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3、成果
二、共同繁荣发展
(二)经济方面
③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5040万下降到2017年的1032万,累计减贫400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4.5%下降到6.9%。
少数民族人口的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其中有13个少数民族高于全国71.40岁的平均水平,有7个少数民族高于汉族73.34岁的水平。
(3)文化教育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时,一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
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遗址进行修缮。
侗族文字
拉萨哲蚌寺
青海塔尔寺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
(3)文化教育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③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维吾尔族史诗《乌古斯汗传说》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汲门人才第九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团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牧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子特珠照顾。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白治法若干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 :各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自治地招生时,招生比例按规模同比增长井适当倾斜。对报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 在录取时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加分或者降分的办法, 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特殊照顾。

旧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5%。很多人连自己的卖身契都看不懂。如今,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教育“三包”标准连续提高18次,达到年生均3720元。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比例74.54%。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三)文化方面
①少数民族利用本民族文字传承本民族文化。
中国政府已经帮助13个民族创建了文字,现有22个少数民族在使用28种文字,大约有3000万少数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统计表
(截至2003年)
出版物
类型 种类数 印数
图书 4787种 5034万册
杂志 205种 781万册
报刊 88种 13130万份
(三)文化方面
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工作。
国家投入巨资对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等寺庙、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大批国家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
(三)文化方面
③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巨大发展。
到2008年底,全国民族文化事业机构达10282个,民族地区每10万人拥有的文化单位数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民族文化事业机构 10282个
其中: 艺术表演团体 651个
? 艺术表演场所 191处
? 图书馆 604个
? 群众艺术馆 80个
? 文化馆 643个
? 文化站 6859个
? 博物馆 240个
(三)文化方面
④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维吾尔、回、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大学生人数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民族自治地方学校统计数据
(截至2003年底)
各类学校 83726所
各类专任教师 154.1万人
各类在校学生 2943万人
普通高等院校 167所
高等学校专任教师 7.7万人
高等学校在校生 123.5万人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成果
(4)国家战略上:①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二、共同繁荣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西电东送
二、共同繁荣发展
西气东输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国家战略上:①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
中欧班列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日喀则。全长1956公里,是重要的进藏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2001年6月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
   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
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青藏铁路第一长桥达11.7公里。
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
青藏铁路世界之



二、共同繁荣发展
(4)国家战略上:②实施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全国135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个边境团场,有民族自治地方107个;
2015年边境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了66.6%; “十二五”以来,边境地区新增公路里程2.2万多公里,通高速公路县由18个增加到47个;2015年边境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487元,比2010年增长101.9%,年均增长15.1%。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堂邑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恪尽职守,一心为民,政绩卓著,深受西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照顾生病的藏族老人
孔繁森辅导他收养的孤儿学习

知识拓展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发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
知识拓展

面对那些“疆独”、“藏独”分子,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必须毫不动摇地维护祖国统一,
必须毫不动摇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分裂行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当代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等。


族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区域机关、由当地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5.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2.举措:①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进行西部大开发
4.自治概况: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3.依法自治 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1954,载入宪法
(3)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⑤兴边富民行动
1.背景: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1.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C.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国家统一领导
D.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不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 C.云南 D.西藏

达标检测

本周作业
1、完成第12课导学案
2、画第三单元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