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空中课堂七年级地理下册商务星球版第7章5-极地地区(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空中课堂七年级地理下册商务星球版第7章5-极地地区(7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1 14: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保护在行动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五节 极地地区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学习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南极的主人-企鹅
帝企鹅
海 豹
皮尔里
北极探险
1909 年3月1日,美国人皮尔里从哥伦比亚岬地出发,队伍中有4个爱斯基摩人和他的黑人仆人。他们越过了240千米冰原,4月6日,到达了离北极还有8千米的地方,北纬89°57'。北极没有陆地,只是结冰的海洋。他们在这里插上美国国旗。
1909年9月1日,美国医生库克声称于1908年4月21日已经到达了北极点。
  1909年2月,库克和伙伴富兰克往北进发。3月18日,他只留下两个爱斯基摩人和26条最强壮的狗继续前进,目标是要往北推进804.75千米。按照计算,他们认为,4月21日己经到达了北纬89 ° 46'的地方,在那里呆了24个小时,然后踏上了归途。
到底是谁先到达了北极点呢?他们当时的测量仪器都很粗糙,谁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实际情况很可能是,他们只是到达了接近北极点的某个地方而已。
要从地形上指出北极点的准确位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北极点上的地物是一些相互碰撞、相互碾压的大堆块冰。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导入2
罗尔德·阿蒙森
南极探险
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一行人在1910年10月份开始向南极艰苦进军。当初,阿蒙森本想去北极极点,当他得知皮尔里到达了北极点,他就改变了计划,乘捕鲸船向南极进发。为了争夺第一,阿蒙森选择最近也最危险的路线。他效法爱斯基摩人冰雪中旅行的经验,带了许多狗和雪橇。当轮船被冻结时,就利用狗拉雪橇在冰天雪地里快速前进;当干粮吃光的时候,便杀死一些狗,喂养人和其他的狗。这样,他们终于顺利到达南极极点,并平安返回。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南极探险
1911年 l1月1日,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5人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他们利用西伯利亚矮种马作交通工具。这些马速度慢,又经不起风暴,一匹匹倒下了。他们不得不用人拉着雪橇慢行,当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南极极点的时候,已经比阿蒙森晚了一个月零五天。他们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旗子。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挪威人捷足先登,抢先抵达南极。这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啊!”。他们住了两天,重新测定了南极点的位置。在归途中因食物不足、体力不支相继倒下。八个月后,后来的人发现了他们的遗体,旁边还放着他们采集的地质标本。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导入2
南极点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位置和范围:
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
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环绕。
辨方向:☆☆☆☆☆
根据与南极点的距离判断南北方向(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其四周都是正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判断东西方向。
南极地区
第五课 极地地区
靠近南极点为南,远离南极点为北。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自转方向为东,相反方向是西
位置和范围:
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欧洲,亚洲,北美洲环绕。
其中北极圈穿过的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辨方向:☆☆☆☆☆
根据与北极点的距离判断南北方向(北极点是地球最北端,其四周都是正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判断东西方向。
北极地区
北美洲


亚洲




第五课 极地地区
靠近北极点为北,远离北极点为南。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自转方向为东,相反方向是西
找出环绕北冰洋的大陆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说说极地地区海陆分布的差异
北冰洋周围被欧洲,亚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大陆周围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环绕。
南极中心是大陆,周围是海洋。北极中心是海洋,周围是陆地
想一想: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在南极科考的日子里
1989年2月23日夜晚,我们露宿在睡袋里。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晚上休息时保持鞋子和袜子的干燥至关重要。第一天晚上,我的靴子没有放在睡袋里,第二天清晨,靴子冻得像一双铁鞋,好不容易才穿上,脚感到冰凉冰凉的,下午返回营地时,才发现,自己的脚已经冻伤了。
(摘编自《秦大河南极日记》)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和辨别方向
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北冰洋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北极圈穿过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第五课 极地地区
阅读课本48页两则材料,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北极在未来交通中非常重要,例如空中交通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由北美到亚洲的航程,海上交通在未来也有开航的可能;北极地区在未来还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主要大国都集中在北半球,而北极点是距离各大国最短的战略制高点。
2、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与气候)
(1)南极的地形地势:
南极地区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的平均厚度大2000多米,素有 “冰雪高原”之称。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是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大洲
  这里年平均气温达-30℃,被称为世界的 “寒极”
这里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力最强劲的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南极的气候:
冰原气候
1、酷寒:
2、干燥:
3、烈风:
酷寒、干燥和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1)地形
冰雪高原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气候
酷寒
干燥
烈风
世界的“寒极”
降水少 白色荒漠
风速最大,风力最强劲 地球上的“风库”
第五课 极地地区
议一议: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
纬度高
海拔高
地表冰雪对太阳反射强
南极地区
世界“寒极”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寒极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1983年7月31日,俄罗斯东方站观测到-89.2℃。在这样的温度下,钢板都会摔裂,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后,落到地面就变成冰了。
干燥——白色沙漠
南极大陆是白色的沙漠。年平均降水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环境
(1)地形
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雪覆盖
(北冰洋洋面终年覆盖冰雪)
(2)气候
气候不像南极地区那么酷寒。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300毫米,比南极降水量大得多。
有常住居民,在北冰洋北美洲沿岸居住者因纽特人,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北极与南极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北极有土著居民。人主要的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以狩猪和捕鱼为生 。
因纽特人的房屋:雪屋
(3)居民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因纽特人与驯鹿
同样都是高纬度地区,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呢?(助学 50页 问题探究)☆☆☆☆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2. 地势高低不同:南极地区地势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北极地区主要为海洋,地势低。
3. 覆冰情况不同: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父爱这很厚的冰层,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收太阳辐射较多。
4.洋流:北极地区有北大西洋暖流和众多河流为北冰洋送去热量。
第五课 极地地区
阅读P49(1)(2),想一想,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助学 50页 5)
答:极地房屋建筑设计主要考虑御寒,预防大风雪掩埋房屋的危险:适应与盛行风相反的风向,建造不同方向的门、窗。

第五课 极地地区
阅读P49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
根据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答: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寒冷,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冻,经常刮大风,年平均降水量在100-300毫米。
第五课 极地地区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北极、南极遥远而神秘,长久以来吸引着人们前去探险和科学研究。
快速阅读P50《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和《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海洋、生物等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中国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其地理座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 ",距离北京17501.949千米,与北京的方位为170?38 '27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长城站全年开展气象学、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学、地磁和地震等项目的常规观测。在每年的南极夏季期间,除常规观测外,还进行包括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冰川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人体医学和海洋科学的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中国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 22'24"、东经76?22'40 ",距离北京12553.160千米,与北京的方位角为32?30'50"。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
  中山站有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第五课 极地地区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艘能在极地海区航行的破冰船。该船总长167米,宽22.6米,自重11400吨,总吨位14997吨,满载排水量达21025吨。功率为17920马力,最大航速18节,续航能力达18000海里。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3月25日建造完工。
第五课 极地地区
1999年和2003年,我国科研人员两次乘坐“雪龙”号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本页图片为北极科考队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邹捍1999年拍摄。 )
冰上作业
大气边界层观测
告别北极
第五课 极地地区
1989年8月1日至1990年3月1日,人类实现第一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图为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的队员在南极的合影, 持中国国旗者为秦大河。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5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南极卫星图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南极冰川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南极冰山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这里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0°C左右。
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小于60毫米;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南极风暴非常多,沿海风速最大可达100米/秒。
在南极活动,一般全身都要包裹起来。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杯100°C的热水抛向-32°C的空气中,大部分水会变成冰凉的水蒸气,很少一点点的水会凝结成细小的冰晶落在地面上。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南极的暴风雪
第五课 极地地区
20世纪以来,人类的极地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科学考察阶段。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人们在极地地区开展了对大气臭氧层空洞的观测和海冰变化的研究,为人类了解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奠定了基础。
思考:请列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助学52页1)
答:两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 气象、 冰川 、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极地的科学考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目前,已有28个国家在南极设立了科学考察站,北极地区的各种科学考察则多打达数百个。从1985年起,中国先后在南极大陆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2004年,中国建立了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注意: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
罗斯海新站是我国正在建立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第五课 极地地区
昆仑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
第五课 极地地区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10日。
中山站建于1989年1月26日。
第五课 极地地区
2014年2月8日,我国成功建立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企鹅排队走过中山站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陆地植物稀少,但陆地边缘和周围的海域中却活跃着众多的海洋生物。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企鹅
第五课 极地地区
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深入北极地区科考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8°C,极端最低温度-66.7°C。北冰洋大部分洋面常年冰冻。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北极冰盖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北冰洋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沿岸地区及岛屿有煤、铁、磷酸岩、泥炭和有色金属。生物资源也相当丰富,有北极熊、海象、海豹、鲸等。
第五课 极地地区
请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助学52页第1题
气象研究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例如,南极大气中臭氧层空洞的发现与研究等。
冰川研究价值: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信息和丰富淡水资源。
地质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
海洋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特有的海洋生物等。
第五课 极地地区
拓展:科考时间(助学53页 问题探究)重要 ☆☆☆
每年我国南极科考队一半选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去北极科考选在每年的6到8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极地地区寒冷,所以去极地地区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极地地区的暖季。
科学考察最佳时间
南极地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北极地区:每年6月——8月
每年6——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且为极昼时期,是到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地区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是暖季和极昼时期,是到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第五课 极地地区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位置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所在东西半球 考察最佳时间
南极地区 长城站 乔治王岛 无 西 每年11月

次年3月
中山站 东南及大陆沿海 有 东
昆仑站 南极冰盖最高点(我国科考站中最接近极点的科考站)
有 东
泰山站 伊丽莎白公主地 有 东
北极地区 黄河站 斯瓦尔巴群岛 有 东 每年6月至8月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例如,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再如,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燃油泄露,以及人类对极地动物的过度捕杀等,使得极地不再是一片净土。
为了保护极地环境,相关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并签订了《南极条约》等 。各国科考人员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考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除极少部分就地处理外,大部分都带出极地。
南极条约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等,1959年12月1日,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以及冻结南极的领土要求等。1991年10月4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马德里又签订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严格禁止“侵犯南极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其他大陆的来访者,严格禁止向南极海域倾倒废物等。中国也签署了该条约。
第五课 极地地区
P52在看了几位同学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

我可不想以后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北极熊、企鹅……
极地地区离我们那么遥远,就算想为它做些什么也无能为力啊!
为保护南极大陆这一片净土,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保护两极地区刻不容缓!!!
20世纪80年代早期,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有臭氧层空洞。之后,南极几乎年年都出现臭氧层空洞,而且面积呈不断增大趋势。左侧是2000年9月6日的卫星图,臭氧层空洞面积为2800万平方千米。已经影响到南美洲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
南极臭氧层空洞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冰川消融
冰川学家2002年利用激光高度计测量了南极洲6座冰川的厚度。测量结果表明,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冰川消融
第五课 极地地区
北极的人类活动带来污染
2000年秋天,来自8个国家的12名学生参加清洁北极的活动,在挪威北部的北冰洋海岸清除石油污染
第五课 极地地区
第五课 极地地区
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科考队员是怎么做的?我们能为两极地区做些什么?(助学53页 5)☆☆
科考队员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考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除极少部分就地处理外。大部分都带出极地。
我们提倡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补充:如何在两极地区,判断东西经。(重点☆☆☆☆☆)
在两极地区地图上,从0°经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是东经度。从0°经线开始,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到180°是西经度。
所以在两极地区,我们判断东西经,最先要找到0°经线。
南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与南极半岛正对,南极洲的小尾巴,正对着南美洲的小尾巴
从南美洲起,沿顺时针箭头所指方向为东,隔大西洋与南美洲遥对是非洲
从南美洲起,沿逆时针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西,与太平洋西部遥对着的是非洲
0°经线穿过大西洋,0°经线附近是非洲
180°经线穿过太平洋,180°经线穿过是大洋洲
第五课 极地地区
D
A
D
B
C
B
A
酷寒、干燥、烈风
B
D
企鹅、冰雪
第五课 极地地区
D
D
B
第五课 极地地区
C
D
第五课 极地地区
C
A
D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大洋洲
南美洲
非洲
长城站
中山站
E
W
S
西北
结 束
第五课 极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