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限时作业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限时作业
集腋成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读书足以yí( )情,足以傅( )彩,足以长( )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 )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zhāi()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 )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 )消化。
(3)如不能biàn( )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cī( )之人。
(4)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zhí( )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 )通,了解大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4.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1)读书使人 ,讨论使人 ,作文使人 。可尽信
(2)读书时不可存心 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读书补 之不足,经验又补 之不足。
(4)而读书的 ,全在于会意。
5.文学常识填空。
(1)培根, 国哲学家,著有《 》《 》等。
(2)马南邨,原名 ,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zǎo)狡黠(xiá)大而无当(dàng)B.诘难(nàn)咀嚼(jiǎo);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劝诚(jiè)。抠字句(kōu)D.轻鄙(bǐ)粗糙(cāo)吹毛求疵(cī)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彩藻饰 读书废时 纵观统筹 B.孜孜不倦 天资聪颖 全神贯注
C.独到见解 渚如此类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8.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2)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4)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1)并列;(2)因果;(3)转折;(4)递进
B.(1)递进;(2)假设;(3)递进;(4)因果
C.(1)并列;(2)假设;(3)转折;(4)因果
D.(1)递进;(2)因果;(3)递进;(4)转折
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
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
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
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
10.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工程是一柄双刃剑 ① 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②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二、含英咀华:
(一)读《不求甚解》①—⑤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1下列对选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实也不尽然。 B.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C.反对不求甚解要有充足的理由。D.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2.下列对选文中“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读书时不要追求全面彻底地明白透彻。B.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C.读书时应有虚心的态度。 D.读书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13.作者对读书持怎样的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方法。
B.学习古人认真刻苦读书的好习惯,有时候死读书也是必要的。
C.读书的要诀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D.读书的兴趣很重要,要对自己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充满自信。
14.下列对第⑤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表达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B.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C.对比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的道理。
D.举例论证,阐释了要学习得好,就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的道理。
(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5.对画线句的论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C.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D.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6.下列对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D.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17.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易流畅,笔法灵活。B.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C.富有气势,感染力强。D.语言精辟,晦涩难懂。
18.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作者的观点。
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C.文章多处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増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文章着重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了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三、他山之石: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刘永红
①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鳊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易中天先生认为,读书如择偶,要学会选书,先要多读书,所谓现千剑而后识器。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丐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
(选自2017年9月7日“新华网”,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21.作者在第④段列举大量事例,是否累赘?为什么?
答: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透着书香味的好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B.易中天、朱光潜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先博览群书,而后鉴别选择。
C.读书是一种美好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熏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构建书香社会。??
《短文两篇》答案
一、集腋成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读书足以yí( )情,足以傅( )彩,足以长( )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 )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zhāi()句,而应推敲
细思。书有可浅尝( )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 )消化。
(3)如不能biàn( )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cī( )之人。
(4)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zhí( )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 )通,了解大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4.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1)读书使人 ,讨论使人 ,作文使人 。可尽信
(2)读书时不可存心 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读书补 之不足,经验又补 之不足。
(4)而读书的 ,全在于会意。
5.文学常识填空。
(1)培根, 国哲学家,著有《 》《 》等。
(2)马南邨,原名 ,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藻饰(zǎo)狡黠(xiá)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nàn)咀嚼(jiǎo);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劝诚(jiè)。抠字句(kōu)
D.轻鄙(bǐ)粗糙(cāo)吹毛求疵(cī)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文彩藻饰 读书废时 纵观统筹
B.孜孜不倦 天资聪颖 全神贯注
C.独到见解 渚如此类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8.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2)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4)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1)并列;(2)因果;(3)转折;(4)递进
B.(1)递进;(2)假设;(3)递进;(4)因果
C.(1)并列;(2)假设;(3)转折;(4)因果
D.(1)递进;(2)因果;(3)递进;(4)转折
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
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
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
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
10.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工程是一柄双刃剑 ① 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
②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
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二、含英咀华:
(一)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1下列对选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其实也不尽然。 B.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C.反对不求甚解要有充足的理由。D.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2.下列对选文中“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A.说明读书时不要追求全面彻底地明白透彻。B.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C.读书时应有虚心的态度。 D.读书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13.作者对读书持怎样的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学习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方法。
B.学习古人认真刻苦读书的好习惯,有时候死读书也是必要的。
C.读书的要诀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D.读书的兴趣很重要,要对自己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充满自信。
14.下列对第⑤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表达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道理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B.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C.对比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的道理。
D.举例论证,阐释了要学习得好,就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的道理。
(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5.对画线句的论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
A.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C.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D.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6.下列对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A.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D.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17.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平易流畅,笔法灵活。B.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C.富有气势,感染力强。D.语言精辟,晦涩难懂。
18.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作者的观点。
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C.文章多处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増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文章着重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了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三、他山之石: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刘永红
①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鳊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易中天先生认为,读书如择偶,要学会选书,先要多读书,所谓现千剑而后识器。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丐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
(选自2017年9月7日“新华网”,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
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第④段列举大量事例,是否累赘?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透着书香味的好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B.易中天、朱光潜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先博览群书,而后鉴别选择。
C.读书是一种美好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熏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构建书香社会。
?
【答案】
1.(2分)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指导人们怎样读书的好书)。(意近即可)
2.(2分)引出文章的论题(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引出本文评论的对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提出问题/是文章的引论部分/引出下文的论述
(以上任一答法均可得满分2分,意近即可。)
3.(3分)不累赘。这样举例,论据更充分(全面、具体),从而有力论证了“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要做到活学活用)的论点。
(意近即可。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第二问从论据或论证方法的角度回答对论点的证明作用均可)
4.(3分)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