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基础练习+提高练习(4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基础练习+提高练习(4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0 18:47:55

文档简介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D.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2.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3.同源染色体之间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共同点是(  )
A.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B.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
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4.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5.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b和c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c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a、b、c
6.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7.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与减数分裂有关的曲线,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结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2.C 解析: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现象,进而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直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才发生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3.B 解析: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模板、所含基因不同,姐妹染色单体的模板是原染色体上的DNA两条链,基因一般相同,故C项错误;在细胞不进行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能有2个DNA分子,但若进行分裂,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有4个DNA分子,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只含2个DNA分子,故D项错误。
4.A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处在联会时期的同源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每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所以共有4个DNA分子。
5.C 解析: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动物睾丸中既存在有丝分裂,也存在减数分裂,可能同时出现a、b、c、d所示细胞。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b、c。
6.D 解析: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b图表示的是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c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将来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d图细胞是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包含2条染色单体,共有8条染色单体。
7.D 解析: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的DNA都经历由1个→2个→1个的周期性变化,而非2n个→4n个→2n个的变化。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
1.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2.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2、4、8 B.4、8、8 C.8、0、8 D.8、16、16
3.如下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4.如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各项描述正确的是(  )
A.AB段和EF段染色体数目相等,均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
B.AB段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F段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FG段细胞的名称是精子
C.AB段和EF段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不同
D.CD段细胞内有N个DNA分子,EF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
5.下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该时期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阶段,染色体①上基因D与突变基因d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阶段。
(3)若B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DA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
(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DdA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此时能够保持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C1、C2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及贮存的遗传信息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S1、S2细胞核中的DNA数目虽然相同,但是遗传信息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不同。
2.B 解析:4个四分体相当于4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减半,为4条染色体,染色单体为8条,DNA为8个。
3.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Ⅰ为精原细胞,Ⅱ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Ⅰ前期、后期可发生基因自由组合。Ⅲ为次级精母细胞,Ⅳ为精细胞,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DNA,Ⅰ~Ⅳ中,③DNA的数量比是2∶4∶2∶1,故A正确。
4.C 解析:AB段细胞内有N对同源染色体,BC段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EF段细胞内虽然染色体数为2N,但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故A项错误。AB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包含了DNA复制前的精原细胞和DNA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C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FG段结束产生精细胞,故B项错误。AB段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EF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EF段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为AB段的一半,故C项正确。CD段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但着丝点尚未分裂,仍包含染色单体,所以细胞内DNA数为2N;EF段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DNA分子数仍然为2N,故D项错误。
5.(1)有丝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2)e→f f→g(3)dA、da、da(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移向细胞同一极)
解析:根据图A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且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中有同源染色体,可以判断A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还可根据B图中有四分体存在,属于减Ⅰ前期,有4条染色体,而A图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并未减半,而得出A是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①与②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C中d之前表示有丝分裂,d~g表示减数分裂,e~f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B细胞产生了基因型为DA的子细胞,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两个细胞的基因型为DdAA和ddaa,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产生的四个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DA、dA、da、da。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
1.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2.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到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B.排卵就是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
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D.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3.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B.一旦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后,卵细胞膜会发生变化,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DNA也同样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前的卵细胞代谢较慢,受精后的卵细胞十分活跃
4.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过程是(  )
A.遗传和变异
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5.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过程各表示( )
A.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
D.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精子含有完整的细胞核,但几乎不含细胞质,卵细胞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和大量的细胞质(线粒体中也含有遗传物质DNA),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A错误;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B正确;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等于精子中染色体数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之和,父方和母方各占一半,即等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C、D正确。
2.D 解析:采集到的精子必须获能并与成熟的卵细胞相遇才可发生受精作用,A错误;卵细胞在受精后才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所以排出的属于不完全成熟的卵细胞,B错误;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受精后,场所是输卵管,C错误;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卵细胞已完成受精,D正确。
3.C 解析: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则留在外面,A正确。一旦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后,卵细胞膜就会发生变化,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这样就使得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B正确。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核中的DNA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是受精卵细胞质中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受精前的卵细胞代谢较慢,受精后的卵细胞十分活跃,D正确。
4.D 解析:通过减数分裂,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为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5.C 解析:过程③是生物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①是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即受精作用。过程②是受精卵发育成生物体的过程,该过程要进行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
1.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D.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携带的细胞质很少
2.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核DNA含量为2a,下图表示该雌性动物卵细胞的产生及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段,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________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受精时,只有精子的________进入卵细胞。
(4)受精过程使得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率_____,新生命的起点是________。
(5)G点所能表示的生理活动过程是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__。
3.结合配子的发生及受精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精子细胞经变形后,________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________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________时,才具备受精能力。若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则表明________过程已完成。
(3)精子与卵子在________相遇,当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称为________。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膜后,立即发生________,阻止多精入卵。当________,受精过程至此结束。
(4)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______,经人工授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用某染料鉴定胚胎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时,发现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胚胎细胞的细胞膜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由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多于1/4的细胞质;由于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概率是相同的;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融合,而不是整个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精细胞到精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
2.(1)af cd de(2)GK gi(3)糖蛋白(糖被)头部(4)加快 受精卵(5)受精作用 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是2a→4a→2a→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的DNA含量变化是2a→4a→2a。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的复杂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其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从而将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结合起来,保证了物种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1)高尔基体 放射冠 透明带(2)初级 MⅡ中期 受精(3)输卵管 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雌、雄原核彼此融合形成合子(4)卵母细胞 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子的放射冠和透明带,发生顶体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某动物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初级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MⅡ中期时,才具有受精能力。若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则表明受精过程已完成。受精过程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彼此融合形成合子。